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禅宗的哲理,展现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和修行的境界。
"脑后与一锥,头头堕坑坎。" 开篇以“脑后”与“一锥”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往往因种种执着而陷入困境的情景。"头头堕坑坎",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追求中不断跌入陷阱,难以自拔的状态。
"直饶唤不回,也是虚担板。" 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即使外界如何呼唤,人们仍难以摆脱内心的执着与束缚,这如同徒劳地承担着一块木板,既无实质用途,又无法放下。这里蕴含了对人生执着与解脱的深刻思考。
"休担板,透过睦州关,乾坤一只眼。" 最后两句则给出了超越困境、实现解脱的路径。"休担板"意味着放下执着,"透过睦州关"象征着突破心灵的障碍,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乾坤一只眼"则是对宇宙真理的直观领悟,即在广阔的天地间,拥有一颗洞察一切、无所不容的心灵。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的指引,也体现了禅宗追求的终极智慧——超越世俗,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