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僧堂陈古鼎,青绿略参差。
沙劫何多故,商周仅片时。
神工疑太浅,怪物复安施。
不必论真赝,风尘忌独知。
这首诗名为《焦山(其六)》,作者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杜浚。诗中描绘了一幅僧堂内古鼎的景象,青绿斑驳,暗示着岁月的沧桑。"沙劫何多故"表达了对古鼎历经多次沙尘变迁的感慨,而"商周仅片时"则强调了这些古老器物所代表的历史之短暂。诗人对古鼎工艺的精湛和奇特形态表示疑惑,认为即使是神工也似乎略显不足,而"怪物复安施"进一步突出了古鼎的奇异。最后,诗人指出,对于古物的真实性和价值判断,不应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真伪辨识,更应关注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和风尘中的沉浮。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历史韵味。
不详
雨余山黛豁,携手问郊原。
茗色青于树,花光红过村。
爱僧能种菜,礼佛恰窥园。
默坐忘酬对,都妇画旨论。
墓田春草色,花信落梅风。
倚槛今朝立,怜君客况同。
炊烟微觉冷,酒盏不妨红。
莫作焚林叹,荒芜旧绛宫。
一钵罗山下,千针破纳缝。
得龛成古佛,扫地种新松。
塔院心头住,形骸市上逢。
看师行烈日,露顶自从容。
今日不宜饮,愁来何所之。
草青犹在眼,云白已多时。
懒慢冯驩铗,空濛虞舜祠。
牡丹开又落,不忍酹残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