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十三东斋言事二首(其二)

春光故故恼人情,新葺茆茨欲醉经。

积雨水衣龙颔滑,晚晴山翠佛螺青。

月边柳色疏疏见,风外梅花细细听。

半夜白云生石枕,润珠蒸湿醉魂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春天的阳光故意撩拨人心,新建的小屋让我想要沉醉其中
积雨使得衣物如龙颌般湿滑,傍晚的晴朗山色如佛螺般青翠
月光下柳树稀疏可见,微风吹过,梅花的香气若隐若现
半夜时分,白云在石枕上生成,湿润的露珠仿佛蒸醒了醉酒的灵魂

注释

春光:春天的阳光。
故故:故意。
恼人情:撩拨人心。
新葺茆茨:新建的小屋。
欲醉经:想要沉醉其中。
积雨水:积雨。
衣龙颔滑:衣物如龙颌般湿滑。
晚晴:傍晚的晴朗。
山翠佛螺青:山色如佛螺般青翠。
月边柳色:月光下的柳树。
疏疏见:稀疏可见。
风外梅花:微风中的梅花。
细细听:若隐若现。
半夜:半夜时分。
白云生石枕:白云在石枕上生成。
润珠:湿润的露珠。
蒸湿醉魂醒:仿佛蒸醒了醉酒的灵魂。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表达。开篇“春光故故恼人情”透露出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酒能解忧的怀念之情。“新葺茆茨欲醉经”,这里的“新葺茆茨”可能指的是新的竹席或是用竹子编织的围栏,而“欲醉经”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酒精来忘却烦恼,沉浸在文学创作之中。

接着,“积雨水衣龙颔滑”,通过对雨后的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这里的“积雨”指的是连续多日的细雨,而“水衣龙颔滑”则形容了雨后山石间流动的小溪水,让人联想到龙在潺潺溪水中嬉戏的景象,显得既神秘又生机。

“晚晴山翠佛螺青”,诗人通过对晚晴山色之美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里的“佛螺”可能是指山峰的形状,宛如佛家中的法螺,而“佛螺青”则形容了山峰在夕阳下的翠绿颜色。

下片诗继续描绘夜晚景象,“月边柳色疏疏见”,通过对月光下柳树细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而静谧的氛围。这里的“疏疏”形容了柳叶在月光下的稀疏和柔美。

“风外梅花细细听”,诗人通过对夜风中梅花香气的感受,表现出了对自然界微妙之处的捕捉与欣赏。这里的“细细听”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静谧夜晚中倾听梅香时的心境。

最后,“半夜白云生石枕,润珠蒸湿醉魂醒”,描绘了半夜里白云如同软枕一般的温柔,同时“润珠”可能指的是露水,形容了一种清凉而又细腻的感觉。诗人在此表达了即便是在醉酒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界给予灵魂的清醒和滋润。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捕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大自然美好瞬间的敏锐观察。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和郑十三东斋言事二首(其一)

为贫轩冕未忘情,宁使栖迟抱六经。

安得神仙断鲸剑,拂开云翳露天青。

雾浓玄豹终朝隐,冰薄猜狐抵夜听。

昏垫直疑皆饮鸩,沉冥何苦辨清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和钱之道游虎丘二首(其二)

石头槎牙占官道,松树老怪蘖断云。

骊龙睡隐潭水黑,雨积粪壤生朝菌。

山光缭绕林朴樕,野气空阔云氤氲。

归来月落天色莫,水边游女溅红裙。

形式: 七言律诗

和钱之道游虎丘二首(其一)

轻云细雨放花时,才过清明已夹衣。

拚得酒时教尽醉,可题诗处莫空归。

丁宁莺语机关巧,轻薄杨花气力微。

阊阖晚来行客尽,稚乌相趁入城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宝干山茶

山茶乃凡木,宝干始为奇。

婉雅瑞荷花,扶疏连理枝。

倾心相尔汝,和气生怡怡。

清阴亦可爱,恶木正离披。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