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虎关

凭轼下虎关,扬舲下清洛。

川神秘幽姿,灵介破大朴。

壮哉河山固,皆是大禹凿。

舟人歌大禹,水怪不敢作。

功宣欲万祀,人望只如昨。

短哦复长咏,豪举亦哀噱。

梦寐三川胜,使事少行乐。

无雨洗嵩少,春烟淡寥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米芾所作,名为《过虎关》。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虎关和清洛的情景,以及对沿途自然景观的赞叹与感慨。

首句“凭轼下虎关,扬舲下清洛”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乘坐船只,从虎关出发,沿清洛前行的场景。接着,“川神秘幽姿,灵介破大朴”两句,诗人赞美了河流两岸神秘而幽美的自然风光,以及这些自然景观中蕴含的灵气,打破了原始的自然状态,赋予了新的生命。

“壮哉河山固,皆是大禹凿”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崇敬,认为这壮丽的山河都是大禹开凿的结果。接下来,“舟人歌大禹,水怪不敢作”则通过舟人的歌声,进一步强调了大禹治水的伟业,连水中的妖怪都不敢再作乱。

“功宣欲万祀,人望只如昨”这两句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长久铭记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仿佛他的功绩就在昨日发生。最后,“短哦复长咏,豪举亦哀噱”表现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感慨,既有豪迈的咏叹,也有哀伤的笑声,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梦寐三川胜,使事少行乐”表达了诗人虽然被美景吸引,但因公务在身,只能少有闲暇享受美景的心境。“无雨洗嵩少,春烟淡寥廓”则是对嵩山在春日烟雾中的朦胧美进行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

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扬雄。

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

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

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庖丁解牛刀

庖丁解牛刀,无厚入有间。

以此交世故,了不见后患。

奈何触褊心,忿气益滋蔓。

是非错相干,恶成那及谏。

智者善持己,颇觉操修辨。

此道固不远,可约可以散。

黄帝本斋心,斯民即晏粲。

形式: 古风

甘露作呈夷旷

欲雨气不透,庭梧有栖烟。

回首望北固,云藏净名天。

呼童速具舆,凭高览山川。

隐见岂不好,开霁景固全。

须臾刚风流,湛湛清露圆。

归途知有伴,华月上丹渊。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夜登鉴远观江南野烧作

君不见红旗一卷无奔北,龙骧将军初下蜀。

又不见天兵十万领藩曹,百丈灵旗照江国。

高楼夜登有鉴赏,江南野烧深山谷。

烈势已觉逼南辰,龙蛇膏血如爆竹。

故应玉石俱被焚,老樵拾炭投斧斤。

长松巨梓中大厦,一随烈焰同尘埃。

人言木自为风戛,木中生火自焚爇。

欲知利害日相磨,此火害人尤惨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