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殷云霄的《行路难》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几个生动的画面。首句“水中走马,其可行?”寓意艰难的环境如同在水中驾驭马匹,暗示前行之路充满困难。接下来,“木末种莲,其可生?”表达出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即使在难以扎根之处,莲花也能顽强生长。
诗中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通过“彭泽县中五斗米,何如高卧北窗无俗情”表达了对官场俗务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相呼应。然后,诗人运用夸张手法,“猛虎怒号山无色,百兽闻之俱辟易”,形象地展示了个人威势的强大。
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一朝失所遭束缚”,象征着主人公遭遇困境或失去自由,紧接着“稚子芦矢来学射”则以儿童习武的情景,寓言自己在逆境中被迫学习自卫,暗含无奈与苦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困境的挣扎,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