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潭(其五)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翠绿的峭壁之下没有路径,不知哪年雷电穿透了山石。
阳光在岩石上的寺庙间摇曳,它的影子深入到了天空之中。
我想要点燃犀角来观察,是否龙藏有珍宝正在沉睡。
谁能独自坐在那孤独的石头上,尝试一下僧人的静思禅定呢?

注释

翠壁:青翠的峭壁,形容山壁颜色鲜艳,陡峭如壁。
雷雨:自然现象,指强烈的雷电天气。
光摇:光线晃动,描绘阳光照射下的动态景象。
岩上寺:岩石上的寺庙,可能指的是山中的寺庙建筑。
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姿势庄重。
僧禅:僧人的禅定,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静坐冥想以求内心平静。

鉴赏

这是一首深邃而富有哲理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翠壁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无路可循,似乎在等待着某个年份的雷雨将其穿透,这里暗示了一种突破和变化的预兆。而那光摇曳绕于岩上寺院之中,深邃到达了影与天空相交融合的地方,使人仿佛能触及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乘坐犀牛(传说中能够飞行的神兽)去观赏那无法企及的仙境,龙在宝座之上沉睡,显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宁静与权威。最后一句“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种能够独自坐在孤零零的巨石上,通过禅坐来体验和理解宇宙真理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南寺(其六)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北寺(其七)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其八)

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

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

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玉女洞(其九)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