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北寺(其七)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

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

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表明这是一处历史悠久之地,但时光荏苒,仅剩遗迹。"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则写出了诗人为了避世,选择早出晚归,不与世俗纠缠,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物资的匮乏。

"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的隐居情景。山泉流水自然而然地注入容器,野生的桂树虽然清香却不足以抵御寒冷,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融入。

最后两句"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则是诗人的感慨和自勉。美好的事物难以长久,所以应当学会忍受饥饿,培养出超越世俗欲望的心性。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隐逸情怀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马融石室(其八)

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

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

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玉女洞(其九)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十)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

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

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馀。

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

形式: 古风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十一)自仙游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高绝可爱,复憩其上

山鸦晓辞谷,似报游人起。

出门犹屡顾,惨若去吾里。

道途险且迂,继此复能几。

溪边有危构,归驾聊复柅。

爱此山中人,缥缈如仙子。

平生慕独往,官爵同一屣。

胡为此溪边,眷眷若有俟。

国恩久未报,念此惭且泚。

临风浩悲叱,万世同一轨。

何年谢簪绂,丹砂留迅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