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道中

历历山水郡,行行襟抱清。

两崖束沧江,扁舟此宵征。

卧闻滩声壮,起见渚烟横。

西风林木净,落日沙水明。

高旻众星出,东岭素月生。

舟子棹歌发,含词感人情。

人情苦不远,东山有遗声。

岂不怀燕居,简书趣期程。

优游恐不免,驱驰竟何成。

我生悠悠者,何日遂归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桐庐道中》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桐庐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首句“历历山水郡,行行襟抱清”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的愉悦心情。接着,“两崖束沧江,扁舟此宵征”描绘了夜晚江面的静谧与扁舟独行的孤独,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卧闻滩声壮,起见渚烟横”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对比,展现了夜晚江边的壮丽景象。随后,“西风林木净,落日沙水明”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的景色,西风吹拂下的林木显得格外清新,落日余晖照耀下的沙水明亮如镜。

“高旻众星出,东岭素月生”则将视角转向天空,描绘了夜空中星星闪烁、月光皎洁的美丽画面。最后,“舟子棹歌发,含词感人情”写出了舟子的歌声,不仅表达了旅途的寂寞,也蕴含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人情苦不远,东山有遗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即使身处他乡,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却始终难以割舍。“岂不怀燕居,简书趣期程”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向往宁静的生活,又不得不为公务奔波。

“优游恐不免,驱驰竟何成”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追求与现实束缚之间冲突的感慨,无论怎样努力,似乎都难以达到心中的理想状态。“我生悠悠者,何日遂归耕”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田园的心愿,希望有一天能摆脱尘世的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赵孟頫作为文人墨客的独特魅力。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罪出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巳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

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

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

骨肉生别离,丘垄谁为扫。

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

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形式: 古风

祷雨龙洞山

苍山如犬牙,细路入深谷。

绝壁千馀仞,上有凌云木。

阴崖不受日,洞穴自成屋。

萧森人迹少,荟蔚兽攸伏。

云林互隐映,涧道相回复。

翔禽薄穹霄,鸣鸟响岩曲。

临桥濯清飔,汲井漱寒玉。

神物此渊潜,愆阳有祈祝。

风漓惭善教,吏懦耻厚禄。

暂怀尘外想,独往疑有梏。

过幽难久居,济胜乏高躅。

策马寻故蹊,归樵相追逐。

形式: 古风

题归去来图

生世各有时,出处非偶然。

渊明赋归来,佳处未易言。

后人多慕之,效颦惑蚩妍。

终然不能去,俛仰尘埃间。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

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

弃官亦易耳,忍穷北窗眠。

抚卷三叹息,世久无此贤。

形式: 古风

次韵周公谨见赠

池鱼思故渊,槛兽念旧薮。

官曹困窘束,卯入常尽酉。

简书督期会,何用传不朽。

十年从世故,尘土满衣袖。

归来忽相见,忘此离别久。

缅怀德翁隐,坐羡沮溺耦。

新诗使我和,矉里忘己丑。

平生知我者,颇亦似公否。

山林期晚岁,鸡黍共尊酒。

却笑桓公言,凄然汉南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