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又不是新婚垂老无家,如何利重离轻,万古苍茫为此别;
且休谈过去未来现在,但愿魂凝魄固,一朝欢喜博同归。
这首挽联以深沉的情感和哲思,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永恒的追求。上联“又不是新婚垂老无家,如何利重离轻,万古苍茫为此别”中,“新婚垂老无家”描绘了人生的两种极端状态,暗示逝者并非在生命的起点或终点离开人世,而是处于一种复杂的人生阶段。接着,“利重离轻”则可能暗指逝者生前的功名利禄与最终的离别之间的矛盾与无奈,而“万古苍茫为此别”则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更深远的历史与宇宙的视角,强调了离别的普遍性和不可逆转性。
下联“且休谈过去未来现在,但愿魂凝魄固,一朝欢喜博同归”则转向了对逝者灵魂的祝愿与期待。首先,“且休谈过去未来现在”,意味着对逝者生前经历的回顾与未来的憧憬都暂时放下,聚焦于当下,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限制的平和与宁静。接着,“但愿魂凝魄固”表达了对逝者灵魂的坚强与完整性的美好愿望,希望其灵魂能够保持稳定与坚韧,不受外界干扰。最后,“一朝欢喜博同归”则寄托了对再次相聚的渴望与期待,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都希望能与逝者重逢,共享欢喜,体现了对生命循环与团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对逝者复杂情感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既哀婉动人,又富含哲理,是悼念逝者时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不详
以羁孤弱息,归郡国英髦,且笃生瑜珥称其家,灵无恨矣;
居帝里豪华,守儒门朴素,又还以旨甘养其母,我故称之。
尝以齿冢二律,受知于当代魁耆,孑然寡俦,女学至今犹否塞;
不亲鬓师廿年,自写其胸中郁勃,善哉有子,家声从此卜遐昌。
贱子无似,德少而辞多,只与郎君同学同志,得母之矜怜,已矣平生,弗俟遭丧犹下泪;
大兄有言,亲亡则身老,莫知人间何世何年,于我乎萧瑟,哀哉此语,孰能处变不伤心。
其夫贫也乐,妇可知者;有子贤而文,母何恨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