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鹿颂

鹿鸣呦呦,于山之幽。载背载呼,言善其俦。

维体泽泽,维角戢戢。匪外之防,维内之则。

相彼麟凰,寔郊寔薮。释是町疃,乐此灵囿。

以礼为罗,以爵为縻。匪罗匪縻,周行之归。

展也佳宾,胡不云来。式燕以遨,乐只有仪。

文王不已,惠然来思。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鸣鹿颂》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鹿鸣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儒家礼仪与和谐社会的哲学思想。

首先,“鹿鸣呦呦,于山之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鹿在山林深处悠扬地呼唤,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自由。接着,“载背载呼,言善其俦”,鹿群之间相互照顾,和睦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维体泽泽,维角戢戢”描绘鹿的体态与角,虽未直接提及,但通过形象的描绘,暗示了鹿的美丽与力量,同时也隐喻了君子的品德与风范。“匪外之防,维内之则”,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君子应以内修为主,而非外在的约束。

“相彼麟凰,寔郊寔薮”,将鹿与麒麟、凤凰相提并论,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才能,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释是町疃,乐此灵囿”,意味着远离尘嚣,乐于在精神的园地中自由翱翔。

“以礼为罗,以爵为縻”,运用比喻手法,将礼仪比作捕捉心灵的罗网,爵位比作拴系心灵的绳索,强调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匪罗匪縻,周行之归”,指出真正的和谐并非通过强制或束缚实现,而是通过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礼仪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展也佳宾,胡不云来”,表达了对贤者的邀请,希望他们能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中来。“式燕以遨,乐只有仪”,强调了通过宴饮等活动来增进交流与和谐,同时保持礼仪的尊严与庄重。

“文王不已,惠然来思”,引用周文王的故事,表达了对贤者美德的向往与追求,希望他们能像文王一样,带来智慧与恩惠,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整体而言,《鸣鹿颂》通过鹿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之美、道德修养、社会和谐与人文精神,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重建温国文正公祠堂颂

堂宇翼翼,子孙之式。于昭穆清,先祖孔怿。

既合既具,笾豆有奕。维垣维屏,陟降有秩。

不庶以靡,先□之则。绵绵夏邑,逖逖温国。

勿替嗣之,永世无斁。

形式: 四言诗

六礼有将式克语之三加有辞式克御之死丧之威翕共与之饮食言笑肃慎祇之增增来仍式谷以之毋俾此邦不竞谓之(其一)

伊厥肇基,实既于强。不腆后人,孰搆孰堂。

骏美弗传,忧心京京。载服于田,载艺于桑。

亦有良朋,于橐于囊。硕果不食,先业用光。

形式: 四言诗

六礼有将式克语之三加有辞式克御之死丧之威翕共与之饮食言笑肃慎祇之增增来仍式谷以之毋俾此邦不竞谓之(其二)

何晦于夕,何著于昕。举或坠之,事必式因。

毋安于易,毋恤于艰。念敬尔守,祀事孔陈。

先公有言,予岂不闻。冥冥积德,在我后人。

形式: 四言诗

履霜操

天降繁霜兮隆冬,嗟不隩处兮行逢。

饥寒迫切兮心冲冲,仰长号兮望穹窿。

儿命当终兮天鉴儿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