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其三)

昭公详汉律,求比礼三千。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昭公详细研究汉代法律,寻求与礼仪相匹配的三千条法规。
他废除繁琐苛刻的法律条文,推行宽容公平的法制,以实现全面的德政。
美好的政策宣扬辅佐原则,遗留的福泽使忠诚贤良之人得以繁盛。
未来的好兆头即将显现,他的仁爱优先于一切道理的实践。

注释

昭公:古代君主名。
详:详细研究。
汉律:汉代的法律。
比:比较,匹配。
礼三千:指古代众多的礼仪规定。
刻敝:繁琐苛刻。
深文:过于严苛的法律条文。
息:废除,停止。
宽平:宽容公平。
芳猷:美好的政策或计划。
宣:宣扬。
辅弼:辅助和辅佐者,指大臣。
馀庆:遗留的福泽。
茂:繁盛,旺盛。
忠贤:忠诚且贤能的人。
验:验证,应验。
来嘉瑞:未来的吉祥之事。
仁矜:仁慈而自省。
理最先:优先遵循道理,以仁为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夏竦所作的《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系列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对昭公详究汉律,与礼仪相比较的描述,赞扬了昭公对于法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礼制的尊重。他指出昭公废除了过于严苛的法律条文,推行宽平的法制,这体现了他的治理智慧和道德全面性。接着,诗人称赞昭公的政策有助于辅佐明君,也使得忠诚贤良之士得以彰显。最后,诗人预言昭公的仁政将会带来未来的吉祥和福祉,强调了仁爱在社会治理中的首要地位。

整首诗以历史人物昭公为例,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公正、仁政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礼法和谐的崇尚,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儒家伦理的深入思考和传承。

收录诗词(295)

夏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 字:子乔
  • 籍贯: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
  • 生卒年:985—105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其二)

独行惩浇俗,嘉名动远荒。

至诚祈夏雨,严意励冬霜。

果行推陵险,丰规叹履方。

孤高惟大逊,寿考茂祺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御制读后汉书诗(其一)

明帝章朝物,三雍复旧常。

籯金赏西域,雅乐奏南阳。

拜老鸿徽茂,祈农盛典彰。

珍符昭美应,献寿表隆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御制读后周书(其二)

南荆推德厚,千里远从师。

奥识通三教,清声冠一时。

就招虽暂至,恋本固难移。

故老称前事,儒宗道益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奉和御制读后周书(其一)

思道怀廉慎,童年类老成。

郡豪尝詟服,边寇亦清平。

临难输忠节,辞荣保令名。

贤哉蹈仁义,举世可为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