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元易陈先生

人生自古多离别,尺书远寄何由彻。

短世光阴过隙驹,坐觉朱颜易衰歇。

君看乔岳千尺松,挺立苍然傲霜雪。

风来彷佛苍龙吟,六月清寒换炎热。

槿花虽荣不足论,朝开暮落香已绝。

只今尚忆江湖游,扣舷一歌宽我忧。

腰间老剑欲飞动,紫气郁郁横清秋。

虚名役人浪自苦,黄尘两鬓风飕飕。

千古乾坤等逆旅,百年生死同浮沤。

君不见鸱夷子,功成去养鱼千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之痛,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比“千尺松”的坚韧不拔与“槿花”的朝开暮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思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过往江湖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首句“人生自古多离别”,开门见山地点出人生的常态是分离与别离,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尺书远寄何由彻”一句,借书信难以传递之意,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无奈。随后,“短世光阴过隙驹”将时间比作飞逝的骏马,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

“坐觉朱颜易衰歇”则直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容颜老去的感慨。诗人通过“乔岳千尺松”与“六月清寒换炎热”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坚韧与变化,与人类生命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

“槿花虽荣不足论,朝开暮落香已绝”两句,以槿花的短暂盛放喻指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接着,“只今尚忆江湖游,扣舷一歌宽我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通过歌唱来排解内心的忧愁。

“腰间老剑欲飞动,紫气郁郁横清秋”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激情,即使在岁月的磨砺下,仍有一股力量在胸中涌动。然而,“虚名役人浪自苦,黄尘两鬓风飕飕”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名利的追求往往带来身心的疲惫。

最后,“千古乾坤等逆旅,百年生死同浮沤”总结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将个人的生命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而“君不见鸱夷子,功成去养鱼千头”则以历史人物鸱夷子的故事,象征功成名就后的退隐生活,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79)

朱希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籍贯:温州乐清

相关古诗词

简子文林训导

东风落尽辛夷花,遥忆美人天一涯。

美人久别音信杳,想见只今霜鬓华。

山房幽深市嚣远,白日枕书眠碧霞。

崖高瀑布洒晴雪,净筅石鼎烹春茶。

平生青紫不挂眼,荣名绊人安足誇。

当年我来访遗迹,拄杖看云著双屐。

玉箫吹断凤不来,但见千峰倚天碧。

台前日夜溪水流,金星光动溪中石。

脱身拟欲恣幽栖,坐占琼台炼金液。

衰年误堕尘网中,齿豁头童竟何益。

形式: 古风

和包原彬韵

旅食京华日,莺啼上苑春。

鲁连惟仗义,范叔不辞贫。

绝域来龙马,清时出凤麟。

襟怀开霁月,谈笑接清尘。

沧海三珠树,青霄五色云。

酒倾香味别,诗写性情真。

吴地追游好,龙山入梦频。

烟花如媚客,风雨似留人。

男子生何幸,朋交素有因。

遥知理归棹,随处觅通津。

形式: 排律

倚韵自况呈金敬德

顾我衰颜肯再妍,白驹过隙叹流年。

山中剩有诛茅地,洲上宁无种橘田。

天姥遥连双阙下,蓬莱祇在五云边。

老夫不识神仙术,且解荷衣枕石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白杨行

钟陵东门白杨树,行人指点是双墓。

墓中夫妇俱少年,一双白璧薶黄泉。

黄泉相逢语呜咽,一一从前向郎说。

前年郎去客三山,今年郎归白骨还。

当时自画蛾眉样,今日却写郎容颜。

容颜转似心转切,叫郎不应心断绝。

生时不得逐郎行,死时却与郎同穴。

丹青遗像留人间,年年泪竹寒生斑。

当年曾过延平渡,还见双龙化剑湾。

堂前既无父与母,堂下又无儿与女。

使妾有子堂有姑,丹心一寸那能枯。

六朝盛事付流水,忠义几人能到底。

秋风月冷凤凰来,与郎同上吹箫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