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四景(其四)瞿塘天下险

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

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

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瞿塘峡的壮丽与险峻,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展现了瞿塘峡的雄伟气势。

首先,“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流湍急,冲击岩石的情景,仿佛岩石都要被水流冲落,而峭壁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空一比高下。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对比,营造出瞿塘峡的震撼景象。

接着,“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进一步描述了瞿塘峡内水流的猛烈冲击,如同雷鸣般的声音,以及水中的蛟龙仿佛在激烈地争斗。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瞿塘峡内的砥柱山,这座山峰巍峨壮观,仿佛见证了历史上的战争风云。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赋予了瞿塘峡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诗人提到大禹开凿汉江的故事,与眼前的瞿塘峡形成了古今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金舆铁镇”与“寒灰”形成鲜明的反差,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最后,“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诗人提醒过路的人们,记得在秋风中感受瞿塘峡的壮丽景色,尤其是那著名的滟滪堆。这句话既是对瞿塘峡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后人的寄语,希望人们能记住这片自然奇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瞿塘峡的壮美与险峻,同时也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7)

解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缙绅,、喜易,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字:大绅
  • 号:春雨
  • 籍贯: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
  • 生卒年:1369年-1415年

相关古诗词

题马

秋露团团玉花白,金鞍紫骝度香陌。

奚官稳控青丝缰,天仗从容閒玉策。

归来意气闲且都,欲饮灵泉惊砂碛。

何当披甲骑尔行,一日长鸣空冀北。

形式: 古风

长安别邹生

西行十月至长安,邹生万里东南还。

为言曾度六盘山,山下临洮河与涧。

此行不必凋心颜,大雪恐坠层冰间。

在城饮酒强自宽,明日东西岐路难。

我渐辞家君渐留,君在甘州思越州。

一去三年边月苦,归到家时消百忧。

我心尤切念庭闱,九十严亲双鬓垂,倚门斜日望子归。

临风托寄平安字,寒梅花发报君知。

形式: 古风

西行示侄祯期还家

平生不作汗漫游,骨肉满前宽我忧。

一尊时醉黄花下,万事不醒江波流。

早岁攀龙客天府,浪得声名满环宇。

归来自分闭门过,岂料更为名所苦。

旅影西行万里遥,黄叶飘萧更无数。

我向黄河似泛槎,阿宜别我思还家。

一天雁影閒秋色,两地月色愁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朔风吹汝征衣裳。

料应一步一回首,归到家时心转伤。

弟妹若相问,为言各康强。

严亲且祝加餐饭,我行十月应还乡。

形式: 古风

送友人起服北上

结发相与友,不异雷与陈。

风波荡萍梗,所历为参辰。

君行初向河南时,轻裘快马悬明珠。

光辉五色照行路,悔不相从同曳裾。

遥闻鸿雁声嘹喨,冀得云中尺素书。

素书宛见陈重面,我亦扬舲别乡县。

京华为客忽相逢,雕盘绮食谐欢宴。

岂知宴集乐未终,风惊木落亲庭空。

讣音一纸泪成血,擗踊袒括何匆匆。

我苦辞亲思显扬,只言得禄荣高堂。

潘舆娱侍志所望,墓木己拱情可伤。

祭之列鼎陈簠簋,不似生前欢菽水。

更有暌离行役时,去住存殁无能知。

君今得遇升平日,忠孝兼全两无失。

三年再上青云路,万口称扬声籍籍。

脱却麻衣换锦衣,千军骏马如翚飞。

但看苍苍佩印绶,与君同向江西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