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沙泉

路上半沙碛,山中宁有泉?

水悬车一篓,人憩屋三椽。

墙角唤新鸟,几前寒旧毡。

天涯不岑寂,展箧理诗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沙泉边的独特体验与感受。首句“路上半沙碛,山中宁有泉?”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惊奇与探索欲,路途中的沙碛与山中可能存在的泉水形成鲜明对比,引人入胜。

接着,“水悬车一篓,人憩屋三椽。”描述了泉水与住宿的场景,水从高处悬挂而下,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而人则在简陋的住所中休息,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苦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墙角唤新鸟,几前寒旧毡。”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墙角的新鸟叫声打破了寂静,而几案前铺着的旧毡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与温暖。

最后,“天涯不岑寂,展箧理诗篇。”表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诗人也不感到孤独,反而展开了诗卷,沉浸在创作之中,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生活艰辛的体悟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23)

颜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格子烟墩旅舍和壁间韵

君将西域景,领略客程中。

影顾鸿惊塞,声闻鹤唳空。

壮怀还说剑,浮迹远飘蓬。

要识彼苍意,宁嗟吾道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由南山口至松树塘

南山之南山岧峣,满山白雪堆琼瑶。

我从山口入山去,直欲置身绝顶扪青霄。

所在皓以洁,入目清无嚣。

危峰互高下,怪石争硗礅。

十里五里时有疏林相掩映,还听冰融春涧潺湲一水鸣轻涛。

轻涛殊不恶,游禽亦共乐。

几阵乌鸦绕树飞,忽闻雌雉山梁作。

引领望山梁,高处生寒光。

崩崖欲断不得断,冻云如卧还如僵。

云接山峰峰积雪,混然一气含苍茫。

山灵招我顾我笑,微风拂拂恍惚相引来天阊。

乱山束车路,山鸟导先步。

步步入崔嵬,一步一回顾。

回顾已失岭下村,举头复见青松树。

松树争茏苁,树树涵烟容。

嗟我月余不及见,对之能勿开心胸。

心胸开,坐莓苔,松风入耳声悠哉。

风声松声相喧您,一鞭遥指顶上来。

顶上真窅窱,崇高立孤庙。

群山相与环,旭日临空照。

观者于兹叹神奇,愧我尘踪今亦到。

此山穹窿自古今,我来俯仰还凭吊。

庙中却立循阶墀,庙外踯躅观唐碑。

碑文漫漶字残蚀,碑石斑驳光陆离。

匆匆拂拭不能尽其词,词中约略惟纪侯姜师。

侯姜师绩不足尚,贞观事业犹于千载想见之。

驱车下山去,短桥复几度。

山雪溪雪白有痕,岭松涧松碧无数。

君不见盘旋屈曲如游龙,当空一落奇势飞动多横纵。

又不见虬髯巍巍直立致天矫,独以瘦硬铁骨支撑寒漠奋鳞爪。

或且谡谡如鸣籁,或复亭亭如张盖。

参差历落不知几经春,坐阅往来过客同沤尘。

孤干贞心总不改,苍颜翟黛终有神。

松兮松兮孰与写其真,竟与天光山光相嘘相噙浩渺通无垠。

去路何回沿,四面凌巑岏。

凿石以开道,盛夏犹余寒。

萦纡山势曲而曲,毗连磴道盘复盘。

围以石墙垣,缭以木栏干。

缘溪绝窈窕,何处闻哗喧。

悠然雪径开三三,郁然松荫青毵毵。

云迷北山北,路越南山南。

人影乱移树影静,后车还接前车谈。

前后车遥长亘里,声息相闻仅如咫。

才看古干横马前,倏仰乔柯出云底。

忆昔官南滇,曾上哀牢山。

哀牢山头老松几万本,松花松叶落地如铺毡。

清阴下,跨骢马;

款段徐行神潇洒,飘飘一若登仙者。

今日坐松间,又似重游也。

乃知人间清闲真境不易得,得之往往在于寂寞荒凉之穷野。

日落晚风凉,人来松树塘。

眼波集暮景,鼻观闻松香。

山峨峨兮水汤汤,雪皑皑兮松苍苍。

安得此间买田一二顷,终吾身兮以徜徉。

形式: 古风

由松树塘至库舍图岭

松塘有松松满山,千松万松盘复盘。

盘山松高凌绝顶,天光云影迷青峦。

青峦去天不逾咫,谡谡松涛入人耳。

不知身在最高峰,但见天风落松子。

形式: 古风

哈密瓜

伊吾瓜夺邵平瓜,碧玉为瓤沁齿牙。

鼻选舌交纷五色,八城风味更堪佳。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