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楼志国范君武读胡尉临安所获颜鲁公书断碑

书名唐世凡几人,鲁公运笔独有神。

当年一字百金直,异代傥获宜尔珍。

公尝道直不容内,江湖出走刺史轮。

东南挥翰落几郡,在处巨迹刊坚珉。

石坚字巨未应泐,旋复五代遗荒屯。

州镇寻兵寺观火,缺碑毁碣埋泥尘。

乾坤岂亦爱字宝,不使久屈卒不伸。

吻合阴假好事手,得此断石溪山垠。

苔封土蚀初莫省,一洗烂若开三辰。

不由名氏验体法,气质浑厚知颜筋。

点端屹如泰山立,画劲森似长戟陈。

宁同枣木浪传刻,少陵尤恶肥失真。

苍茫疑闻地灵泣,为失此石后土贫。

好事得之不自有,能广墨本遗其伦。

始从君武惬传玩,大句感发惊儒绅。

写公勋德无一欠,何必读史劳吾唇。

青衫志国继高唱,首论书法词逾新。

末言公忠死贼刃,不觉愤泪沾予巾。

昔人谓书乃心画,浮沉直挠皆相循。

公心远可此书鉴,体不姿媚一以淳。

严严古气自盘薄,宜汝希烈不得臣。

虽云笔力夺元化,济以忠谊重万钧。

后来忠谊弗公学,磨铅临帖虚终身。

李斯篆隶岂不好,彰彰奸迹流自秦。

乃知一艺不独善,所贵名节坚松筠。

鲁公之书以名贵,历代共宝无沉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宋诗名为《和楼志国范君武读胡尉临安所获颜鲁公书断碑》,作者是强至。诗中赞扬了颜鲁公(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高尚品格。诗人首先提到颜鲁公在唐代书法中的独特地位,他的字价值连城。接着描述了鲁公的刚正不阿,他因直言而被迫离开朝廷,但其书法作品遍布东南各地,留下了珍贵的遗迹。

诗中感叹鲁公书作历经战乱,许多碑刻遭损毁,而今得以重见天日,实属幸事。诗人通过对比鲁公书法与枣木刻板的粗劣,强调其浑厚质朴,形神兼备,不同于杜甫(少陵)所厌恶的肥美失真。诗人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人心的体现,鲁公书法中的忠贞精神令人感动。

最后,诗人高度评价鲁公的书法成就,认为其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功绩,也体现了他的忠诚,甚至超越了技艺本身。他批评后人空有临摹之志,却未能学到鲁公的忠义精神。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颜鲁公书法的敬仰,以及对书法艺术中名节重要性的强调。

整首诗通过对鲁公书法的赞美,展现了对古代艺术传承与人格精神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纯甫秋扇

粲粲机中练,作扇圆中规。

盛夏天无风,广宇犹蒸炊。

汗流既浃体,蚊齿仍毒肥。

团扇当尔日,功利两得施。

一入君掌握,汗却蚊攘披。

秋风刮地来,凉气袭空帷。

功竟势亦去,退藏乃其宜。

圣人制器用,用舍各有时。

弓所以在鸟,鸟尽弓胡为。

蹄所以在兔,兔获蹄何之。

葛屦乃履霜,刺讥见于诗。

作扇本禦暑,暑退当弃遗。

奚必昧用舍,托怨班婕妤。

形式: 古风

奉答雅均途中见寄二首(其一)

浊流非猛激,无以顿澄明。

此邑先膏润,今予力洁清。

人皆疑矫行,君独照真诚。

一得途中什,譊譊众口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苦雨

关辅连岁旱,耕地千里赤。

官家放租税,犹有道边瘠。

群国乞膏雨,童巫叫蜥蜴。

神听久寂寞,民意转凄恻。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龙殛。

雨师偃其旁,惊起振厥职。

不复计多寡,倾泻信朝夕。

入地知几犁,地上但盈尺。

渹如三峡注,那辨四檐滴。

落势曾未停,庐井反忧溺。

始知天公难,不易人愿适。

举头告风伯,速吹湿云坼。

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

俾民布新种,来岁饱麰麦。

形式: 古风

苦雨

雨脚洒不断,鱼龙沸巨溟。

浮泥溢平地,暴水入中庭。

门巷绝寻访,壶觞谁醉醒。

顽云速收敛,渴欲睹天晴。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