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纯甫秋扇

粲粲机中练,作扇圆中规。

盛夏天无风,广宇犹蒸炊。

汗流既浃体,蚊齿仍毒肥。

团扇当尔日,功利两得施。

一入君掌握,汗却蚊攘披。

秋风刮地来,凉气袭空帷。

功竟势亦去,退藏乃其宜。

圣人制器用,用舍各有时。

弓所以在鸟,鸟尽弓胡为。

蹄所以在兔,兔获蹄何之。

葛屦乃履霜,刺讥见于诗。

作扇本禦暑,暑退当弃遗。

奚必昧用舍,托怨班婕妤。

形式: 古风

翻译

明亮的织机上,纺织出圆圆的扇面如规
炎炎夏日无风时,广阔的天空仿佛在蒸煮
汗水湿透全身,蚊子的牙齿更显毒辣
团扇在此时派上用场,既能驱热又能实用
一旦被你握在手,扇风赶走蚊虫
秋风扫过大地,带来凉意穿透纱帐
功成则退,这是自然法则
圣人制造工具,使用和废弃都有其时
弓是用来射鸟的,鸟飞尽了弓还有什么用
蹄是用来抓兔的,兔子被捕后蹄子又该何去何从
葛草鞋本应对付霜寒,这讽刺在诗中可见
扇子本是用来避暑,暑气消退就应舍弃
何必纠结何时使用或废弃,这让人联想到班婕妤的遭遇

注释

练:丝织品。
规:圆形的模板。
蒸炊:形容酷热。
浃体:湿透全身。
蚊齿:比喻蚊子的叮咬。
团扇:圆形的扇子。
君掌握:指使用者的手。
凉气袭空帷:秋风吹过带凉意。
退藏:隐退、收藏。
制器用:制造工具以供使用。
鸟尽弓胡为:比喻事物无用处。
兔获蹄何之:兔子被捕后蹄子无用。
葛屦:葛布制成的鞋子。
刺讥:讽刺。
禦暑:避暑。
班婕妤:汉代宫女,借指女子的命运多舛。

鉴赏

这首诗名为《奉和纯甫秋扇》,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诗中以扇子的制作与使用为引,寓言深刻。首句“粲粲机中练,作扇圆中规”描绘了扇子精细的工艺,如同规整的圆形图案。接着,“盛夏天无风,广宇犹蒸炊”形象地写出夏日酷热,扇子在此时派上用场,如同蒸笼中的透气之物。

然而,随着季节变化,“秋风刮地来,凉气袭空帷”,扇子的作用转向凉爽,诗人借此比喻圣人制器的原则——适时而用。扇子在夏天防暑,在秋天则退居其次,象征着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道理和消长之道。

诗人进一步引用“葛屦乃履霜,刺讥见于诗”的典故,强调扇子在暑退后应当废弃,暗示过度依赖或不知变通并非明智。最后,诗人借班婕妤的典故,表达了对盲目执着的批评,提醒人们应明了物尽其用的道理,适时放下,顺应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扇子的兴衰为线索,寓言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洞察。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答雅均途中见寄二首(其一)

浊流非猛激,无以顿澄明。

此邑先膏润,今予力洁清。

人皆疑矫行,君独照真诚。

一得途中什,譊譊众口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苦雨

关辅连岁旱,耕地千里赤。

官家放租税,犹有道边瘠。

群国乞膏雨,童巫叫蜥蜴。

神听久寂寞,民意转凄恻。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龙殛。

雨师偃其旁,惊起振厥职。

不复计多寡,倾泻信朝夕。

入地知几犁,地上但盈尺。

渹如三峡注,那辨四檐滴。

落势曾未停,庐井反忧溺。

始知天公难,不易人愿适。

举头告风伯,速吹湿云坼。

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

俾民布新种,来岁饱麰麦。

形式: 古风

苦雨

雨脚洒不断,鱼龙沸巨溟。

浮泥溢平地,暴水入中庭。

门巷绝寻访,壶觞谁醉醒。

顽云速收敛,渴欲睹天晴。

形式: 五言律诗

范钺进士遗楼彻司马庭石以质交楼作诗美之因邀某同作

楼君仕涂杰,范子儒林选。

论交二人者,诚至不以勉。

范也车将西,楼也酒以饯。

胡然胶漆地,犹假外物显。

范子庭前石,千年立苍藓。

移入楼君圃,重可载十辇。

坚以示固交,此意岂云浅。

怪不涉剜刻,险不到崖巘。

坦然久要情,无向石间辩。

其坚竟有泐,其重尚可转。

不若照以心,两确乃吾善。

永结忘形游,嵌岩君勿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