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乐事迟回致岁丰,几多遗爱在湘中。
须知楚水枫林下,不似初闻长乐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元杰所作的《饯刘恭父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刘恭父离别的感慨与祝福,同时也寓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乐事迟回致岁丰”,表达了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以及这些快乐时光如何带来了丰收的年景,暗含了对友情与欢乐对生活正面影响的肯定。接着,“几多遗爱在湘中”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指出在湘地留下了诸多美好的回忆与爱意,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后两句“须知楚水枫林下,不似初闻长乐钟”,则以自然景象为喻,将友情比作楚水边的枫林与长乐钟声,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持久与深远。同时,通过对比“不似初闻长乐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环境与情境可能有所变化,但友情如同那不息的流水与常青的枫林,依然如初,恒久不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不详
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老守最忧农,往来思虑忡。
半时半刻里,一饭一茶中。饥溺真犹己,恫■在厥躬。
天高元听下,一念岂难通。
又过江头黯淡时,野梅初见雪前枝。
水霞错落书秦篆,烟树凄迷画楚辞。
山店灯残人亦睡,寒洲月上雁先知。
自题秋叶寻前梦,薄酒残蔬当夕炊。
云边雁影半浮沉,一片征帆万里心。
水月光涵疑雪夜,小舟乘兴欲山阴。
雨馀涨水欲浮空,云影中间著钓筒。
小棹轻舟往来急,古槐斜日嫩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