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其一)山行约范廓之不至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翻译

在江边喝醉了的山公,月光皎洁明亮。
还记得昨晚回家的路,笑着逗弄那些儿童。

注释

江头:江边。
醉倒:喝得大醉。
山公:泛指醉酒之人,这里可能指代某位名叫山公的人物。
月明中:在明亮的月光下。
记得:回忆起。
昨宵:昨晚。
归路:回家的路。
笑儿童:对着孩子们笑。
溪欲转:小溪似乎要转弯。
山已断:山路已经消失。
两三松:稀疏的两三棵松树。
一段:一片。
可怜:可爱,令人怜爱。
风月:风景和月色。
欠诗翁:缺少吟诗作对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乌夜啼·其一》,描绘了山公在江边醉酒的情景。"江头醉倒山公",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山公(可能是友人范廓之)在月色明亮的夜晚醉倒在江边,显示出他的豪放不羁。"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通过回忆昨晚归途中与孩子们的欢笑,渲染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接着,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描绘了溪流曲折、山势险峻,只有稀疏的两三棵松树点缀其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意境。最后,"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表达了对这美好风月的欣赏,遗憾的是没有诗才出众的人来吟咏,流露出淡淡的惋惜和自我调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饮酒、山行、月夜为线索,展现了词人与友人的聚会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乌夜啼

晚花露叶风条。燕飞高。行过长廊西畔、小红桥。

歌再起,人再舞,酒才消。更把一杯重劝、摘樱桃。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乌夜啼.戏赠籍中人

江头三月清明。柳风轻。巴峡谁知还是、洛阳城。

春寂寂。娇滴滴。笑盈盈。一段乌丝阑上、记多情。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乌夜啼(其二)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人言我不如公。酒频中。更把平生湖海、问儿童。

千尺蔓。云叶乱。系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六么令(其二)再用前韵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

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

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水连山接。

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

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

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

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问愁谁怯。

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形式: 词牌: 六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