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么令(其二)再用前韵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

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

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水连山接。

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

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

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

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问愁谁怯。

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闲适而又略带感伤的画面。"倒冠一笑",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在卸下官帽后的轻松与自嘲,华发折簪,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阳关"一词,常用来象征离别之苦,而"歌声滑"则反衬出歌声的悠扬,反而让人心生哀愁。

接下来,词人写到儿童归家,鸭声不扰,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然而,山水相连的景色中,主人公的归乡之情并未完全消解,反而在醉醒梦中更加清晰。"问愁谁怯",流露出词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无奈。

"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通过他人的询问,词人将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坐客尊酒频空",反映出宴席上的疏离和内心的孤寂。"剩欠真珠压",以酒杯空余的珍珠喻指人生的失落和遗憾。

最后,词人借"鱼竿未稳"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深知"沧浪学"并非易事,"问愁谁怯"的疑问再次回响。结尾以"杨柳满城雪"的意象,寓言愁绪如春风中的柳絮般弥漫,形象生动,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六么令(其一)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

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

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

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

醉怀双橘,堕地金圆醒时觉。

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

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

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觞愁怯。

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形式: 词牌: 六幺令

六州歌头(其二)

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

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

如人立。却须锄。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

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污渠。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

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

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凡病此。吾过矣。

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

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其一)

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

俯层轩。

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

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

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

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

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

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赵须韩。

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太常引(其一)赋十四弦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

却弹作、清商恨多。

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

且痛饮、公无度河。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