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马云车怅莫寻,祠亭空锁古原阴。
豆觞三献礼经事,霜露四时人子心。
世尽浮云同渺渺,名高拱木共森森。
平生积善身徒老,赖有家儿敌万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古墓前祠亭的凄凉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心境的刻画,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风马云车怅莫寻”一句,以宏大的景象开篇,表现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心情困惑。接着,“祠亭空锁古原阴”进一步描绘出祠亭荒凉、被忽视的状态。
在下片,“豆觞三献礼经事”和“霜露四时人子心”两句,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述,以及将自然界的变化(霜露)比喻为人间情感的深厚,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尊重与怀念。
“世尽浮云同渺渺,名高拱木共森森”两句,则是对个人生命短暂与名声长存的哲学思考,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深邃和超脱。
最后,“平生积善身徒老,赖有家儿敌万金”表达了诗人在晚年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和子孙的珍视,这些都是他精神世界中的宝贵财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生命、历史和文化的深层次感悟。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共造中郎室,明窗玩好奇。
砚珍镌子石,琴古斲孙枝。
篆鼎飘香远,茶瓯转味迟。
自惭尘土累,清话得移时。
飞梯百级转层峦,政喜登临著眼宽。
海上波涛连阆苑,日边尘土暗长安。
乱来世事终无定,春尽羁愁岂一端。
赖有谪仙能喜客,时陪杖屦得雄观。
橘柚垂红古观秋,归途邂逅得寻幽。
晴沙散策随山远,夜月回船信水流。
胜处无诗端可恨,它时有酒更来游。
相陪二妙平生友,老矣襟期共一丘。
慎□重调鼎,宣威屡干方。
夷吾欣在晋,尚父果兴唐。
剑佩凌烟阁,笙歌逸老堂。
犹闻病乘驲,遗恨隔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