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丞相挽诗二首(其二)

慎□重调鼎,宣威屡干方。

夷吾欣在晋,尚父果兴唐。

剑佩凌烟阁,笙歌逸老堂。

犹闻病乘驲,遗恨隔清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谨慎地调整烹饪器具,多次展示威严于四方。
夷吾在晋国欣喜,像姜尚那样果然振兴了唐朝。
宝剑和佩饰陈列在凌烟阁,笙歌在逍遥的老年堂响起。
还能听到他病中乘坐驿站车马,遗憾之情隔着清冷的月光传来。

注释

慎:谨慎。
调鼎:调整烹饪器具,比喻治理国家。
夷吾: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称霸。
尚父:姜尚,又称姜子牙,周朝开国元勋。
驲:古代驿站的马车。
遗恨:遗留的遗憾或未完成的心愿。
清光:清冷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吕丞相挽诗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挽歌,即用于悼念逝者的诗歌。

"慎□重调鼎,宣威屡干方。" 这两句表达了对已故之人的敬仰之情。"慎"字前应缺一个字,以诗意推测可能是"用"或"举"等字,意思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对古鼎进行细致的调整和尊重,这里的"宣威屡干方"则指的是对逝者生前的英勇事迹和治国才能的赞颂。

"夷吾欣在晋,尚父果兴唐。" 这两句是对逝者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在这里,"夷吾欣在晋"可能暗示了逝者与古代晋文公时期的人物相提并论,而"尚父果兴唐"则表明逝者如同古代的圣人一样,对国家的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剑佩凌烟阁,笙歌逸老堂。"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宠辱皆忘的意境。"剑佩"往往象征着武士或官员的身份,而"笙歌"则是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儒家礼仪。这里的意境是逝者生前虽身处高位,但其内心却如同逸居在世外桃源般自在。

"犹闻病乘驲,遗恨隔清光。" 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不舍之情。"病乘驲"可能指的是逝者生前疾病缠身,而"遗恨隔清光"则是说尽管逝者已去,但其遗留下的愿望或未竟的事业仍然如同隔着光明难以达成,令人感到无尽的哀思。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和精神品质的颂扬,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逝者不仅是个人尊敬,更是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这一深层情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吕丞相挽诗二首(其一)

黄发三朝老,勤劳险阻中。

十年流马策,一日断鳌功。

汛扫乾坤静,扶持庙社隆。

璜溪今寂寞,彷佛见英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吕尚书挽诗二首(其二)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吕尚书挽诗二首(其一)

昔在贤关日,雄飞接俊髦。

家因登第起,名为谏君高。

荷橐论思旧,牙旗出入劳。

伤心淝水变,遗恨激秋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吕居仁挽词三首(其三)

江左欣初见,倾输便豁然。

挽留尝一粥,契阔已三年。

老去无新得,书来每自鞭。

幽明虽永绝,凛若在吾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