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池竹言怀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官职虽小我心满足,世道清平无需砍柴辛劳。
地位卑微暂且安身,荣耀之事与我无关。
我只爱那赏心悦目的地方,竹林流水边享受生活。
荷花香气飘过我的高枕,山色映满南边的邻居。
遵循道义就是快乐,即使贫穷也不觉得厌倦。
却忧虑凤凰诏书到来,访寻这隐居的漆园人。

注释

官小:官职低微。
志已足:志向已满足。
时清:世道清平。
负薪:砍柴。
卑栖:地位卑微。
荣耀不关身:荣耀不牵扯自己。
赏心处:令人愉快的地方。
丛篁:竹林。
流水滨:流水边。
荷香:荷花香气。
道在即为乐:遵循道义就是快乐。
机忘:忘记世俗机心。
宁厌贫:不嫌贫穷。
丹凤诏:皇帝的征召令。
漆园人:隐士,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官职已感满足,能够摆脱世俗的重负,过着一种清贫但自在的生活。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一句,体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虽居于卑微的地位,但心中自有所得,不再为外界的荣耀所牵绊。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喜悦和欣赏,以及与自然亲近的情景描写。这里的“丛篁”指的是竹林中的小溪,它与流水滨边相呼应,营造出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居所的美丽环境。荷花的清香飘至枕边,山色的苍翠映照在周围的环境中,构建出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空间。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只要内心有道,即使是贫穷的生活也能感到快乐,而不再去计较物质上的得失。

最后两句"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牵挂和担忧。尽管诗人已经超然世外,但仍然会为国家的政令和朝廷的召唤而感到忧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隐逸自在,同时又不完全脱离现实关怀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

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

坐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美政惟兄弟,时人数俊贤。

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

自理尧唐俗,唯将礼让传。

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

黄绶俄三载,青云未九迁。

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闲居寄包何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种药幽不浅,杜门喧自忘。

林眠多晓梦,鸦散惊初阳。

片雪幽云至,回风邻果香。

佳期碧天末,惆怅紫兰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闲居酬张起居见赠

在林非避世,守拙自离群。

弱羽谢风水,穷愁依典坟。

良知不遐弃,新咏独相闻。

能使幽兴苦,坐忘清景曛。

前山带乔木,暮鸟联归云。

向夕野人思,难忘骑省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