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寄包何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种药幽不浅,杜门喧自忘。

林眠多晓梦,鸦散惊初阳。

片雪幽云至,回风邻果香。

佳期碧天末,惆怅紫兰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放弃世俗名利就可隐居,何必要回归那遥远的沧浪。
在深深的山林中种植草药,关门独处也能忘却尘世的喧嚣。
在树林中沉睡,清晨的梦境频繁,乌鸦飞散惊动了初升的阳光。
片片雪花伴随着幽云飘来,邻近的果园里风吹过,带来了果香。
美好的日子在碧空的尽头等待,心中却满是对紫色兰花凋零的惆怅。

注释

沧浪:古代泛指江河,这里代指隐居之地。
杜门:紧闭门户,隐居。
鸦散:乌鸦飞散,形容早晨的宁静。
碧天末:天边,远方的天空。
紫兰:紫色的兰花,象征高洁或美好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闲居寄包何》,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心境非常宁静,他将自己与世俗隔离,只为了寻找内心的平和。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在这里,“栖遁”意味着隐居,而“沧浪”则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混乱。

接着,"种药幽不浅,杜门喧自忘。" 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种植草药,生活的自给自足,以及对外界喧哗声响的遗忘。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是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烦恼的超然。

"林眠多晓梦,鸦散惊初阳。" 这里,“林眠”指的是在树林中安睡,而“晓梦”则意味着清晨的梦醒。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鸦散惊初阳”,则描绘了早晨太阳升起时,乌鸦飞舞的情景,这也强化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片雪幽云至,回风邻果香。" 这两句诗更加深入地描绘了自然之美。“片雪”可能指的是春末夏初时节,偶尔还会有小雪降临,而“幽云至”则是云雾缭绕的山林景象。紧接着,“回风邻果香”,则让人联想到微风中弥漫着果实的芬芳,这些都是诗人隐居生活中的美好感受。

最后,"佳期碧天末,惆怅紫兰芳。" 这里,“佳期”指的是春夏之交的良辰美景,而“碧天末”则是这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的情形。“惆怅紫兰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即将消逝的忧伤,也反映出他对这种隐居生活的珍视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居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世俗喧嚣的超脱。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闲居酬张起居见赠

在林非避世,守拙自离群。

弱羽谢风水,穷愁依典坟。

良知不遐弃,新咏独相闻。

能使幽兴苦,坐忘清景曛。

前山带乔木,暮鸟联归云。

向夕野人思,难忘骑省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和韦侍御寓直对雨

名贯四科首,班宜二妙齐。

如何厌白简,未得步金闺。

寓直晦秋雨,吟馀闻远鸡。

漏声过旦冷,云色向窗低。

谁谓霄汉近,翻嗟心事暌。

兰滋人未握,霜晓鹗还栖。

伫见田郎字,亲劳御笔题。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

青琐留才子,春池静禁林。

自矜仙岛胜,宛在掖垣深。

引派彤庭里,含虚玉砌阴。

涨来知圣泽,清处见天心。

兰气飘红岸,文星动碧浔。

凤栖长近日,虬卧欲为霖。

席宠虽高位,流谦乃素襟。

焚香春漏尽,假寐晓莺吟。

丹地宜清泚,朝阳复照临。

司言兼逸趣,鼓兴接知音。

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为怜风水外,落羽此漂沈。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文星垂太虚,辞伯综群书。

彩笔下鸳掖,褒衣来石渠。

典坟探奥旨,造化睹权舆。

述圣鲁宣父,通经汉仲舒。

窗明宜缥带,地肃近丹除。

清昼删诗暇,高秋作赋初。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静对连云阁,晴闻过阙车。

旧僚云出矣,晚岁复何如。

海峤瞻归路,江城梦直庐。

含毫思两凤,望远寄双鱼。

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馀。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