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

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閒将食棹论沧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冒雨前往圣寿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首联“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以“千山云树”开篇,营造出一片朦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幽静之地的向往和追求。接着“为爱幽期觅上方”,点明了寻访的目的地——上方的寺院。

颔联“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通过钟声和流水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周围的环境。钟声悠远,仿佛在告诉人们塔楼的遥远;而水声潺潺,则让人感受到源头的深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对佛法深邃的领悟。

颈联“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描述了诗人冒雨前行的情景。雨水打湿了衣襟,却也增添了一份旅途的诗意。坐在寺院中,炉火的香气弥漫开来,与周围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尾联“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则转而描写僧人款待的场景。在品尝完斋饭后,诗人与僧人一起谈论起历史的变迁,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人生的洞察。整个画面温馨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冒雨访寺、品味禅意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4)

李士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阴那灵雨

五指峰前白鹤旋,空中锡卓祖居先。

桥横曲涧三株树,路入曹溪一洞天。

听法缘深禽解语,住山岁久俗如禅。

甘霖愧负苍生望,灵雨分膏且插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钓矶石

青苔点石班鳞鳞,閒把钓竿坐水滨。

莫遣飞熊入帝梦,磻溪深处好安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元夕阴雨偶成次陈园公枢部韵

举酒招明月,清辉若渺茫。

烛烧残夜泪,风送隔墙香。

长袖偏工舞,高谈最易狂。

荒田堪种秫,谁复问津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丰草六章

萋萋丰草,漠漠长林。裴回昕夕,实慰我心。

往哲是模,岂繄自今。顾瞻飞鸟,爰写鸣琴。

丰草萋萋,长林漠漠。裴回昕夕,我心既穫。

火耨刀耕,资用匪薄。时乎不遇,考槃斯托。

炎疢既消,景物斯和。招从邻曲,幽事实多。

晤言诜诜,遂及笑歌。今我不乐,来日如何。

得失之际,宣尼有言。苟能衡命,不讳执鞭。

庸知所好,淡薄自耑。优哉悠哉,聊以永年。

孰是保躯,而非明哲。漱彼清泠,荫此嘉樾。

心遥晷驶,言念綦切。巧者劳劳,我任其拙。

舍生徇物,岂情所宜。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饥则待炊,閒当命卮。寤寐无忝,庶其免而。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