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湖畔山中同游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友情的和谐交融。首句“与子同家湖上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在湖边山上漫步,营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氛围。接着,“烟波浩渺东西间”一句,通过描写湖面广阔、烟雾缭绕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
“长江万里每独往,落日孤云时共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长江的壮阔与诗人独自徜徉其中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又以“落日孤云”与之呼应,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澧兰折得须我遗,湘竹种成谁与删”两句,借用了澧水之兰和湘江之竹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得到了珍贵的兰花或种植了繁茂的竹林,也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无人能为它们留下痕迹。
最后,“不须更作招隐赋,石上桂树丛生斑”一句,诗人以“招隐赋”这一典故自比,表示自己无需再写关于隐居的诗篇,因为山中的桂树已经自然生长,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