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横山人王清

与子同家湖上山,烟波浩渺东西间。

长江万里每独往,落日孤云时共还。

澧兰折得须我遗,湘竹种成谁与删。

不须更作招隐赋,石上桂树丛生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湖畔山中同游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友情的和谐交融。首句“与子同家湖上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在湖边山上漫步,营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氛围。接着,“烟波浩渺东西间”一句,通过描写湖面广阔、烟雾缭绕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悠远宁静的意境。

“长江万里每独往,落日孤云时共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长江的壮阔与诗人独自徜徉其中的孤独感,另一方面又以“落日孤云”与之呼应,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澧兰折得须我遗,湘竹种成谁与删”两句,借用了澧水之兰和湘江之竹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得到了珍贵的兰花或种植了繁茂的竹林,也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无人能为它们留下痕迹。

最后,“不须更作招隐赋,石上桂树丛生斑”一句,诗人以“招隐赋”这一典故自比,表示自己无需再写关于隐居的诗篇,因为山中的桂树已经自然生长,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洞庭新居成

归来筑室洞庭原,十二峰峦正绕门。

五亩渐成投老计,三台谁信野人言。

郊原便自为邻里,水木犹知向本源。

莫笑吾庐吾自爱,檐间燕雀日喧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秉之塘桥郊居自适之韵

山人本自爱山居,南望家山咫尺如。

香玉满场收晚稻,银丝绕箸荐溪鱼。

水东父老还为主,城里交亲好寄书。

适意且潜潜且起,人生何必问其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兰竹石

卷石兮崟崟,幽兰兮猗猗。

新篁兮丛生,同心兮不违。彼三君子兮,逝言相好。

岁寒相依兮,永以终老。嗟彼棘薪,亦生其间。

尔独何为,尔将曷依。

形式: 古风

对山(其一)

晨光破暝入檐间,雀乳鸠鸣意自閒。

晓睡起来无一事,捲帘独坐对青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