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丁大监见怀(其二)

见惯不惊如四时,流光任逐鬓蓬飞。

日从南去老龙蛰,火向西流玄鸟归。

荷子感时堂蟋蟀,移书劳我室伊威。

益嗟往日无良友,四十八年成一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对世间万象早已司空见惯,时光匆匆流逝,白发随风飘飞。
太阳从南方落下,仿佛老龙冬眠,火星向西方迁移,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候鸟归巢。
屋檐下的蟋蟀应和着季节变化,书信传递中,家中壁虎忙碌着。
更令人感叹的是,过去没有良朋好友,如今四十八年过去,只剩遗憾。

注释

见惯不惊:对事物习以为常。
四时:四季。
鬓蓬飞:白发飞扬。
老龙蛰:比喻冬眠的龙,指冬季。
玄鸟归:指候鸟归巢,象征秋天。
荷子:屋檐下的昆虫,如蟋蟀。
伊威:壁虎的别称。
往日无良友:过去的岁月缺少好朋友。
四十八年成一非:四十八年过去,只剩下遗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丁大监见怀(其二)》。诗中,诗人以自然景象起兴,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老的感慨。"见惯不惊如四时",形象地描绘出岁月更迭,人事如常,如同四季轮回般寻常。"流光任逐鬓蓬飞",则直接点明光阴荏苒,白发如飞,暗示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日从南去老龙蛰,火向西流玄鸟归",通过日落西山、鸟儿归巢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的主题,暗喻自己如同冬眠的老龙,岁月静好却已不再年轻。"荷子感时堂蟋蟀,移书劳我室伊威",诗人借秋虫鸣叫和家人书信,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眷恋和对友情的怀念。

最后两句"益嗟往日无良友,四十八年成一非",诗人感叹过去没有知心好友相伴,四十八年的光阴仿佛一无所成,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惋惜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思,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九华叶见思鹤山书院诗

天空地迥托吾庐,何处山川不裕如。

太极光阴宁有閒,环中事业本无书。

道亨谁谓大人否,夷陋不妨君子居。

昨梦九芙蓉里去,起闻跫足到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其一)

艳艳洒妆斗姚魏,冥冥花影逢石丁。

醉生梦死何如竹,三百五十九日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次韵外舅杨崇庆以诗相招(其三)

寄语荷郎且缓开,山中衣制要君裁。

不随褦襶触热去,待学山阴乘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外舅杨崇庆以诗相招(其一)

炎威翕翕正鏖人,惟有西风不世情。

困卧小窗倦宾客,吹将好语到岩扃。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