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坐东轩忽十三蝴蝶颜色鲜碧飞舞近人移时方去纪之以诗

天上宝玉琴,星徽点瑟瑟。

仙人手摩拂,变化通灵术。

忽随琴声起,委蜕如蝉质。

飞翔下绿云,风翅含寒碧。

人间清昼长,游览喜自得。

见我瓶中花,群游过帘额。

高戏乱疏幌,低舞侵堕帻。

却疑午梦酣,身是濠梁客。

栩栩出虚庭,兴阑有归色。

应闻调弦声,惊去欻无迹。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上的宝玉琴,星光闪烁如瑟瑟的珍珠。
仙人的手指轻轻抚过,施展神奇的变化之术。
忽然随着琴音腾空,如蝉蜕般轻盈地飞起。
在绿色的云朵间翱翔,翅膀上带着寒冷的碧绿色彩。
人间白日漫长,游玩时心中喜悦无比。
看见我瓶中的花朵,群鸟纷纷飞过帘幕。
它们在高处嬉戏,穿过稀疏的窗帘;低处舞蹈,甚至碰到了我的头巾。
我怀疑自己是在午睡的梦境中,感觉自己像是濠梁之水的游鱼。
生动活泼地出现在虚无的庭院,兴致阑珊时流露出归去之意。
想必听见了调弦的声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注释

宝玉:珍贵的宝石。
星徽:星星般的光泽。
瑟瑟:形容声音清脆或物体闪烁的样子。
摩拂:抚摸、轻触。
委蜕:蜕变、脱壳。
绿云:绿色的云彩,比喻高空。
清昼:明亮的白天。
疏幌:稀疏的窗帘。
堕帻:头巾滑落。
濠梁:濠水边的桥,常用来比喻梦境或想象中的场景。
栩栩:生动逼真。
兴阑:兴致已尽。
调弦:调整琴弦,准备演奏。
欻无迹:突然消失,不留痕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开篇“天上宝玉琴,星徽点瑟瑟”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又庄严的仙界,其中宝玉琴和星徽不仅象征着高贵和纯净,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超自然事件。紧接着,“仙人手摩拂,变化通灵术”展现了仙人的法力与艺术造诣,他们通过琴声来操控和变幻世界。

“忽随琴声起,委蜕如蝉质”则是转向现实生活的描写,昆虫在琴声中苏醒,仿佛也被这神奇的音乐所吸引。接下来的“飞翔下绿云,风翅含寒碧”描绘了一幅翩翩起舞的蝴蝶图景,它们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丽象征,也承载着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

“人间清昼长,游览喜自得”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蝴蝶舞动时的满足与乐趣,而“见我瓶中花,群游过帘额”则将视线转移到室内,瓶中的花与飞舞的蝴蝶形成鲜明对比,既是空间的交错,也是生机与静谧的对话。

“高戏乱疏幌,低舞侵堕帻”继续描绘蝴蝶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它们不拘小节地穿梭在花间,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欢愉。紧接着,“却疑午梦酣,身是濠梁客”则让人感到一丝迷离与恍惚,诗人似乎在质疑自己是否处于梦境中,而那份恬静与悠然自得,则如同旅人般在世间游历。

“栩栩出虚庭,兴阑有归色”则是对这场景的一种总结和升华,蝴蝶的舞动不仅充满了空气,也带给诗人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而最后,“应闻调弦声,惊去欻无迹”则是全诗的一个高潮,仙人的琴声再次响起,将蝴蝶唤醒,它们惊慌失措地飞走,不留痕迹。

这首诗通过对昼间东轩中蝴蝶舞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艺术魅力以及超脱凡尘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残编

残编断简事寥寥,购辑成书匪一朝。

韦述投山藏旧史,肩吾去国失宫谣。

须知孔壁遗文在,岂逐秦燔烈焰销。

博学多闻予所仰,喜君携笈过衡茅。

形式: 七言律诗

秋夜曲

玉刻麒麟烟缕直,生色屏风龟甲碧。

青娥无声满空白,兔影西流转斜隙。

仙人莲花殷叶开,当心吐光照愁魄。

缦缨短后易水客,气动燕山骄子泣。

挽下天河倚渴倾,昆崙流断无五色。

铜匣新开北斗高,电光惊飞走空壁。

鲸鱼斗死海水红,欃枪西出屯云黑。

酒酣挥舞七星寒,金精圯下留素策。

形式: 古风

秋晚谒秉文有诗遂用其韵

庭木叶萧萧,广文官舍冷。

闭门过客稀,读书秋夜永。

病起絮帽额,闻风挈裘领。

一堂东西横,乍若登虚艇。

相对两无言,孤灯吊形影。

云翼未鶱翥,光阴惜俄顷。

双璧君羡虞,三龙吾与邴。

世异泣伤麟,意激轼怒黾。

万事非偶然,屈伸难可并。

无逐颓波流,自觉嚣尘静。

丹台有珠宫,眺听极疏迥。

君能喜清游,登览见殊景。

形式: 古风

种松

移松自南山,昔种十三株。

连岁苦久旱,十一已彫枯。

两株偶得生,喻年未自如。

近觉稍得地,翠柯渐扶疏。

乘春抽芳心,岁长二尺馀。

渐有干云势,轩昂出楸梧。

对立耸奇姿,秀发动吾庐。

纷纷视众木,雀鷇望凤雏。

清风为我来,飘爽洒我裾。

足为送老资,日待偃盖舒。

予今亦已老,顾步良踌躇。

想当千载后,黛色凌天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