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

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

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

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及丰收年份的美好愿望。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这里诗人捕捉到了冬季末尾到来之初,气候变化的瞬间。"腊尾"指的是年终岁暮,"春头"则预示着新年的开始。"半月期"表明时间在农历的上旬,而"寒欺人日雪销迟"则形象地描述了冬天的气温依旧冷冽,人们期待春暖的到来,但雪花却似乎在拖延着不肯消散。

“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诗人笔触一转,到了新的一日,太阳初升("晴旭"),温暖的光线照耀在古桑树上,同时也轻拂过了细小的柳枝。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春天到来的信息。

“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和气"指的是和谐、温暖的气息,这里说明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这种美好的氛围。"真可掬"则是说这份和谐如同实实在在的手中物,可以触摸得到。而下句中的"丰年击壤已先知"表明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感到今年将会有一个丰收的季节。

“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人民温饱的美好祝愿。"侏儒"指的是众多的小孩,而"温饱"则是温暖而有食物可吃的状态。"皇天赐"意味着这是上天的恩赐。而最后一句"行续中和乐职诗",则是说诗人希望这种和谐美好的状态能够持续下去,并且以诗歌的形式传递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不仅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人民生活富裕的深切祝愿。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黄渚舟中(其一)

夕晴殊可喜,小作川原游。

水岸菰蒋合,野田鸿雁留。

云烟易得晚,城市那知秋。

落叶塞破屋,逃亡令我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喜晴

新岁连朝喜遇晴,宜人宜谷最关情。

郊原尚觉春光薄,市井先传米价平。

趁暖飞虫生灭易,向阳征雁去留轻。

北门冷掾无公事,閒看官梅野柳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喜晴复雨

早起方誇甲子晴,夜分忽又似盆倾。

黑云冉冉连灯暗,白浪滔滔与岸平。

芹未出泥先有燕,花都委地尚无莺。

东桥沙觜多舟楫,直下荆溪不待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寓舍在青安门外由是出郊不数里群山献状如游龙如奔马如踞虎豹深秀坡陀不一而足似有招引赋诗之意遂约子野再用韵(其二)

山列瑶簪束不齐,过云舒卷树高低。

孟郊李白曾行处,泰华琅琊尽向西。

瘦马自穿幽径去,老莺犹恋落花啼。

岂无崖壁平如削,留与诗人醉墨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