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望华山

天地赋奇特,千古壮西州。

三峰屹起相对,长剑凛清秋。

铁锁高垂翠壁,玉井冷涵银汉,知在五云头。

造物可无物,掌迹宛然留。记重瞳,崇祀秩,答神休。

真诚若契真境,青鸟引丹楼。

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烟霞深处,幽绝使人愁。

一啸蹇驴背,潘阆亦风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翻译

大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自古以来,西州就显得雄伟壮观。
三座山峰巍峨耸立,如同对峙的利剑,在清冷的秋季更显威严。
铁链高悬在碧绿的峭壁上,如玉井般冷冽的井水映照着银河,似乎在云端之上。
造物主虽无所不在,却在此留下了清晰的痕迹。纪念那双重瞳之人,尊崇祭祀,以答谢神灵的恩赐。
真诚的心与仙境相契合,青鸟引领通往丹楼的道路。
我渴望乘风飞回,只怕那深藏云霞之处太过幽静,令人感到孤独和忧愁。
在驴背上发出一声长啸,潘阆的风流逸事也在此流传。

注释

赋:赋予。
千古:自古以来。
屹起:巍峨耸立。
铁锁:铁链。
翠壁:碧绿的峭壁。
五云头:云端。
掌迹:痕迹。
重瞳:指有双瞳孔的人。
秩:等级、秩序。
青鸟:神话中的信使。
蹇驴:行走缓慢的驴子。
潘阆:历史上的文人。

鉴赏

这首元代李齐贤的《水调歌头·望华山》描绘了华山的雄奇景色和作者的感慨。开篇“天地赋奇特,千古壮西州”赞美了华山的自然奇观,历史悠久,气势非凡。接着,“三峰屹起相对,长剑凛清秋”形象地刻画了华山主峰的峻峭与秋日的肃穆。

“铁锁高垂翠壁,玉井冷涵银汉,知在五云头”运用比喻,将山势比作铁锁悬于翠壁,井水映照银河,暗示华山之高直插云霄。诗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表达了对造物主的敬畏之情:“造物可无物,掌迹宛然留”。

下片转向对华山神灵的崇敬和自我心境的抒发。“记重瞳,崇祀秩,答神休”表达了对华山神明的祭祀仪式和对神灵的感激。诗人希望与真境契合,但又担心深藏烟霞中的幽静会引发孤独愁绪:“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烟霞深处,幽绝使人愁”。

最后以“一啸蹇驴背,潘阆亦风流”收尾,借潘阆的典故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流露出一种洒脱不羁的风流情怀。整首词通过华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8)

李齐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

一年唯一日。游人共惜,今宵明月。

露洗霜磨,无限金波洋溢。

幸有瑶琴玉笛,更是处、江楼清绝。邀俊逸。

登临一醉,将酬佳节。

岂料数阵顽云,忽掩却天涯,广寒宫阙。

失意初筵,唯听秋虫呜咽。

莫恨姮娥薄相,且吸尽、杯中之物。圆又缺。

空使早生华发。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江城子.七夕冒雨到九店

银河秋畔鹊桥仙。每年年。好因缘。

倦客胡为,此日却离筵。

千里故乡今更远,肠正断,眼空穿。

夜寒茅店不成眠。一灯前。雨声边。

寄语天孙,新巧欲谁传。

懒拙只宜闲处着,寻旧路,卧林泉。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巫山一段云.北山烟雨

万壑烟光动,千林雨气通。五冠西畔九龙东。

水墨古屏风。岩树浓凝翠,溪花乱泛红。

断虹残照有无中。一鸟没长空。

形式: 词牌: 巫山一段云

巫山一段云.山市晴岚

远岫螺千点,长溪玉一围。日高山店未开扉。

岚翠落残霏。隐隐楼台远,蒙蒙草树微。

市桥曾记买鱼归。一望却疑非。

形式: 词牌: 巫山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