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待月

白毫光里玉魂飞,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将明镜照狐狸。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嫦娥的灵魂飘荡,仿佛被美酒所迷醉。
任凭屋檐下的蝙蝠喧闹,我却不愿用明亮的镜子去照见狡猾的狐狸。

注释

白毫:形容月光皎洁如白毫毛,这里代指明亮的月光。
玉魂:比喻嫦娥的纯洁灵魂。
常娥:即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醉魄迷:形容嫦娥被美酒或美景所陶醉。
檐牙:屋檐的边角,这里借指屋檐下。
沸蝙蝠:形容蝙蝠活动频繁,声音嘈杂。
明镜:比喻明亮的眼睛或清澈的心灵。
狐狸:象征狡猾的人,这里是反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夜景象,诗人在等待明月出现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白毫光里玉魂飞"一句,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月亮即将升起的场景,"白毫"指的是月亮下方的光晕,而"玉魂飞"则是对月亮的优雅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美好预期。

接着的"留看常娥醉魄迷","常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登月的仙子,这里以她的形象来隐喻明月。诗人似乎在邀请读者一起等待和欣赏这位仙子的出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专注与痴迷之情。

"一任檐牙沸蝙蝠"则转换了语境,描述了秋夜中虫鸣声响,使人感到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氛围。"檐牙"指的是屋檐下的边缘,而"沸蝙蝠"则是形容昆虫的声音,这里通过声音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秋夜的生动感。

最后一句"忍将明镜照狐狸",诗人借用了"明镜"比喻月亮,以之照耀自然界中所有生物,包括了那些常被误解或贬低的小动物如狐狸。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万物平等的态度,也反映出诗人的深沉情感和细腻观察。

整首诗以清新隽永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秋夜中等待月亮升起时的心境与景象。通过对白日、常娥、昆虫声音以及自然万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追求。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秋晓

床头窗眼白,秋曙溜以光。

暗蛩亦念晓,唧唧话夜长。

披衣看天东,谁与搴扶桑。

急风吹云翳,高树摇青苍。

疏疏冱寒蕊,散作菊雨凉。

此景岂虚属,老火候已藏。

一室清净缘,竹阴覆缣缃。

手拊霜雪枝,隐几待众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虾蟆碚

水晶宫中玉虾蟆,多年栖息嫦娥家。

忍饥不及一夜啖明月,天帝怒尔谪下三峡脚手犹爬沙。

婪酣大肚饱清气,但见琼流珠液百尺垂唅呀。

峡人只作泉水看,不知元和漱咽犹是月之华。

从来至味不可说,陆羽只作第四誇。

可怜提瓶肥羜子,强饮百斛莫救肝胆邪。

我闻老蟾之酥乃仙药,能使风草化作黄金芽。

何如闭口自润泽,换尔丑质生角牙。

会当骑尔却上月宫去,下看桑海渺渺凌苍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王郁教授

阴山多风埃,白日下雨雹。

君子何必陋,士气见淳朴。

巴江亦能骚,兰陵善为学。

斯文随所化,后辈仰先觉。

褐衣怀美质,隐隐含山璞。

先生来何迟,绚秀待追琢。

板舆行不难,双雁度云邈。

未嫌一箪蔬,颇胜五鼎渥。

教人此其本,何异垫巾角。

我昔困齑盐,为子得妙斲。

王明躬孝治,正要夔典乐。

小试台阁资,还来侍经幄。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送王瞻叔总领

吴山浮海青,蜀山粘雪白。

两山相西东,渺渺万里隔。

一官谁卑高,博士省中客。

岁月成后先,去住作分拆。

先生何时来,六经尚遗泽。

衣钵肯付我,颇任弟子责。

须髯襄阳翁,龙凤出窟宅。

典刑耆旧内,卿月耀词伯。

归路入西湖,官梅已堪摘。

好将软红书,博此千顷窄。

夷吾王郎孙,江左书竹帛。

临风失惊呼,看刷九霄翮。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