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雪》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深邃,以及雪后世界之静谧与纯净。
首联“云上江天意已浓,化机先下隔年功”,以云层覆盖江天,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来临,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仿佛是大自然预先埋下的种子,等待时机成熟后绽放出雪的美丽。
颔联“明吞夜后梅花月,狂弄春前柳絮风”,运用拟人手法,将雪比作吞噬黑夜的巨兽,吞没了夜色中的梅花月光,又在春前戏弄柳絮般的轻风,生动地展现了雪的动态美和力量感,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颈联“清悟胸襟吟更逸,寒惊毛骨醉还空”,通过抒情表达,表现了诗人面对雪景时的内心感受。雪的纯净与清冷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的诗歌更加自由奔放;同时,雪的寒冷也触动了诗人的感官,令他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醉意,但这种醉并非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空灵与超脱。
尾联“渔蓑归去岂其乐,相贺惟闻田舍翁”则以渔翁的形象,表达了对雪后宁静生活的向往。虽然渔翁归去可能意味着劳作与生活的继续,但诗人认为这正是雪后生活的真实写照——简单而充实,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诗人通过田舍翁的欢声笑语,传达了一种对朴素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