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

委质承仙翰,只命遄遥策。

事偶从梁游,人非背淮客。

长驱历川阜,迥眺穷原泽。

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

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

未攀丛桂岩,犹倦飘蓬陌。

行当奉麾盖,慰此劳行役。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献身于仙人的墨宝,只求快速完成使命
这次行程偶然与梁地的朋友同行,而非背离淮河的旅客
长途跋涉穿越山川丘陵,远望无尽的平原和湖泊
茂盛的桑柘树林郁郁葱葱,金黄的稻谷堆积如山
雨后林间气息宁静,夕阳西下,山色更显瑰丽
还未攀登丛生的桂岩,已感疲倦于漂泊的旅途
即将侍奉于尊贵的仪仗之下,以此慰藉这辛劳的旅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旅途中的景象和心情。"委质承仙翰,只命遄遥策"表明诗人以文学修养自持,顺应天命,轻松前行。"事偶从梁游,人非背淮客"则说明诗人并非流离失所之人,而是在特定情况下漫游于梁山之间。

随后,"长驱历川阜,迥眺穷原泽"展现了诗人行走在连绵的山川和广阔的原野中,视线穿越远处的水泽。景物描写生动,如"郁郁桑柘繁,油油禾黍积"中的桑树和水苇交织成荫,禾苗和黍子茂盛而油润。

接下来的"雨馀林气静,日下山光夕"则描绘了雨后林间的清净与傍晚时分山谷中的温柔光线。诗人似乎还没有攀登桂岩,只是疲惫于飘逸的道路上。

最后,"行当奉麾盖,慰此劳行役"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应承担起指挥和领导的角色,以安抚这段艰难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流露出诗人对于旅途生活的一种超然与释然,同时也透露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收录诗词(213)

李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字:巨山
  •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 生卒年:644~713

相关古诗词

宝剑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

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騑未拟直。

风霜凛凛匣上清,精气遥遥斗间明。

避灾朝穿晋帝屋,逃乱夜入楚王城。

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东皇提升紫微座,西皇佩下赤城田。

承平久息干戈事,侥幸得充文武备。

除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

形式: 古风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

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四海帝王家,两都周汉室。

观风昔来幸,御气今旋跸。

雷奋六合开,天行万乘出。

玄冥奉时驾,白拒参戎律。

后队咽笳箫,前驱严罕罼。

辉光射东井,禁令横西秩。

帐殿别阳秋,旌门临甲乙。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邙巩云外来,咸秦雾中失。

孟冬霜霰下,是月农功毕。

天道向归馀,皇情美阴骘。

行存名岳礼,递问高年疾。

祝鸟既开罗,调人更张瑟。

登原采讴诵,俯谷求才术。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施恩浃寰宇,展义该文质。

德泽盛轩游,哀矜深禹恤。

申歌地庐骇,献寿衢尊溢。

瑞色抱氤氲,寒光变萧飋。

宗枝旦奭辅,侍从王刘匹。

并辑蛟龙书,同簪凤皇笔。

陶甄荷吹万,颂叹归明一。

欢与道路长,顾随谈笑密。

叨承廊庙选,谬齿夔龙弼。

喜构大厦成,惭非栋隆吉。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清明日龙门游泛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