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注释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鉴赏

这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的作品,通过对往昔午桥聚会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感慨。开篇“忆昔午桥桥上饮”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昔日好友畅饮的场景,豪情壮志溢于言表。“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描绘了月色下宁静而悠长的夜晚,杏花影中笛声回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怀旧之情。

“二十余年如一梦”将过去的岁月比作一场梦,感叹时间飞逝,自己虽然尚在人世,却已物是人非,内心充满惊愕与感慨。“闲登小阁看新晴”转而写眼前景致,词人独自登上小阁,欣赏雨后初晴的景色,借此排遣心中的愁绪。

结尾“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以渔歌在深夜响起,寓言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表达词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陈与义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南柯子/南歌子.塔院僧阁

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阑干三面看秋空。

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

此间何似玉霄峰。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点绛唇.紫阳寒食

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

何处求新火。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愁无那。

短歌谁和。风动梨花朵。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浣溪沙

送了栖鸦复暮钟。栏干生影曲屏东。

卧看孤鹤驾天风。

起舞一尊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

谪仙已去与谁同。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清平乐.木犀

黄衫相倚。翠葆层层底。八月江南风日美。

弄影山腰水尾。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