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黄衫相倚。翠葆层层底。八月江南风日美。
弄影山腰水尾。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
这首宋词《清平乐·木犀》是宋代词人陈与义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展现出八月江南的美好时光。"黄衫相倚"和"翠葆层层底"描绘了木犀树丛的色彩斑斓,犹如身着黄衫的人儿相伴在层层翠绿的叶片之下,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八月江南风日美"直接赞美了江南的气候宜人,阳光明媚,微风轻拂,为木犀花增添了别样的生机。接下来的"弄影山腰水尾"更是将木犀的倩影与山水融为一体,动静结合,意境优美。
词人借木犀的孤妍,表达了对屈原《离骚》中遗失的美好情感的追忆,暗示了对高尚品格的仰慕和对传统美德的怀念。最后,"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则寓言般地表达了木犀的芬芳能唤醒人们内心的宁静与禅意,寓意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
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
渺渺篮舆穿翠楚。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红少绿多时。
帘前光景奇。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为主人。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超然堂上闲宾主。不受人间暑。冰盘围坐此州无。
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亭亭风骨凉生牖。
消尽尊中酒。酒阑明月转城西。
照见纱巾藜杖、带香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