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凉阶今夕又飞萤,倚槛风前已涕零。
人迹不如修竹影,每随明月到中庭。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庭院中的静谧与凄美之感。"凉阶今夕又飞萤",点明了时间是夏夜,凉阶上飞舞着萤火虫,营造出一种清凉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倚槛风前已涕零",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微风吹拂,不禁泪流满面,情感深沉,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忧愁或思念。
"人迹不如修竹影",通过对比人与竹的影子,突出了竹影的清幽与竹的高洁,暗示了诗人对竹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人情世故的无奈与疏离。"每随明月到中庭",明月的光辉洒满庭院,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深处,象征着希望与光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不详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少通轻侠老如冰,禁兄蒲团学小乘。
閒说秣陵前日事,只疑元是六朝僧。
我如山径断行轩,拥肿枝柯大树存。
节目何由能待问,青黄久已谢为樽。
披榛客自非流俗,岐路谁当见道原。
共对小庭芳草积,林风吹晚更无言。
三十年前登此楼,招携绿鬓赋沧洲。
四山杂树排檐入,万里清江抱郡流。
过眼云烟窥物外,凭栏花鸟又枝头。
层轩尚有斜阳白,更就明霞望逝鸥。
春冷江城里,端居到日斜。
闭门生径草,空砌堕邻花。
乱帙从行鼠,分飧与聚鸦。
千生弹指过,何处惜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