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程中书令三首(其一)

社稷方为系,乾坤岂不容。

庙堂遗剑履,风雨失蛟龙。

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

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国家的命运正系于社稷,天地又怎能不包容。
朝廷失去了威严,如同遗失了宝剑和官帽,风雨中失去了英雄豪杰。
汉朝将领的威仪如同莲花盛开的帐幕,周朝人的功绩被封赏在马鬣之上。
小小的羌族仍然轻视礼仪,首先触犯了太阿这样的利剑锋芒。

注释

社稷:国家的根基,代指国家。
乾坤:天地,也象征着天下或国家。
庙堂: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剑履:剑和履,古代官员的象征,表示威严。
风雨:比喻时局动荡。
蛟龙:比喻英雄人物。
莲花幕:形容汉将的威仪或仪仗。
马鬣封:古代封赏功臣的一种方式,将马鬃割下作为标记。
小羌:指羌族,古代部族。
太阿:古代名剑,这里借指强大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已故程中书令的深深哀悼和对其功绩的怀念。首句“社稷方为系”强调了程中书令对于国家社稷的重要性,他如同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次句“乾坤岂不容”则暗示他的才德足以容纳天地,显示出对其高尚人格的赞誉。

第三句“庙堂遗剑履”描绘了程中书令在朝廷中的地位,暗示他曾经权柄在握,但现已离去,留下空缺。“风雨失蛟龙”进一步比喻他的离去使得朝廷失去了像蛟龙般威猛有力的领导者,风雨动荡,象征局势的不稳定。

接下来,“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借用了历史典故,将程中书令比作汉代名将或周代功臣,给予他崇高的荣誉。“莲花幕”可能指代他的清廉如莲花,而“马鬣封”则表示他的功业如同封侯的马鬣石,显赫无比。

最后一句“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以羌族小辈的轻慢行为,反衬出程中书令的威严,暗示他的影响力仍在,即使是小人也不敢轻易挑衅。这里的“太阿锋”指的是宝剑,以其锋利象征程中书令的智慧和决策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情缅怀了程中书令的功绩和人格魅力,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哀思。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晋阳宫基

金屋无寸瓦,苍然老树青。

海枯露龙穴,火尽见坤灵。

自昔流血处,于今土气腥。

废兴千载事,过耳一飞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留别汪正夫

夫子青云士,声名孰与齐。

心经时事老,颜向俗人低。

气象必冲斗,风雷犹蛰泥。

行看万里志,聊尔谢群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素风堂

颍水纤纤清露石,仙翁于此买烟村。

唐朝三百盛冠盖,丞相几家馀子孙。

耀世文章虽已远,传家清白至今存。

由来人物能相继,又见芝兰秀一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致政李祠部(其一)

画省仙翁绿鬓斑,林间高挂两朱轓。

更无归计买泉石,欲以清名遗子孙。

閒作好诗消白日,都将生事付清尊。

嗟予忧病为疏阔,不得携筇奉笑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