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楚煮雪水瀹团茶乃举陶翰林语以诗见戏不敢不酬

平生何居士,一壑清江濆。

达观真大士,独往乃声闻。

我亦策蹇步,不甘子绝群。

追逐到灭景,回视嗟纷纭。

今朝玉府开,群仙剪瑶裙。

迷空散天花,万叠屯寒云。

赏心会两遂,百忧销一焚。

双凤已鸣似,神椎抗孤军。

更看阴沴尽,高檐挂晴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翻译

一生中哪位居士,独居在清溪边。
豁达的真君子,独自行动却名声远扬。
我也艰难前行,不愿与你脱离群体。
追随着你的足迹直到天际,回头一看,感叹世事纷繁。
今日仙境开启,众仙裁剪仙裙翩翩。
天空如梦如幻,万层云朵堆叠着寒冷。
欣赏美景,两颗心都得到满足,百般忧虑瞬间消散。
双凤齐鸣,仿佛神槌对抗孤独的军队。
再看阴霾散尽,屋檐上挂着晴朗的阳光。

注释

居士:指有学问或修行的人。
壑:山谷。
达观:豁达开朗。
大士:佛教中的菩萨。
蹇步:艰难的步伐。
绝群:脱离人群。
灭景:天边的景色。
纷纭:杂乱无章。
玉府: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瑶裙:仙人的华丽裙子。
迷空:奇幻的天空。
万叠:层层叠叠。
赏心:令人愉快的事物。
销一焚:消除一切忧虑。
神椎:神话中的神器。
孤军:单独对抗的势力。
阴沴:阴暗潮湿的天气。
晴曛:晴朗的阳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神仙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世界的向往。

"平生何居士,一壑清江濆。" 开篇即以清幽的山水画面展现眼前,"一壑"指的是山谷之中的清流,"清江濆"则形容溪流潺潺、清澈见底的景象,设置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达观真大士,独往乃声闻。" 这两句通过对"达观真大士"的描绘,突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形象,这位大士独立行走,其所到之处便有美好的声音传出,是对高洁品格和超凡境界的一种颂扬。

"我亦策蹇步,不甘子绝群。追逐到灭景,回视嗟纷纭。" 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愿意与世俗隔绝的决心,愿意追随这位大士至于美好的境界,但又不免有所感慨,因为这种追求往往难以实现。

接下来的几句"今朝玉府开,群仙剪瑶裙。迷空散天花,万叠屯寒云。赏心会两遂,百忧销一焚。双凤已鸣似,神椎抗孤军。更看阴沴尽,高檐挂晴曛。" 描述了一场仙境中的盛会,群仙剪裁瑶裙,天花纷飞,寒云堆积,心中之喜悦与世俗烦忧相比,显得尤为珍贵。双凤鸣叫,神椎抗拒孤寂,这些意象都在强化仙境的超脱和美好。而最后两句,则是对这场景的再次确认和欣赏,阴霾散去,高檐之上挂着晴朗的阳光。

整首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通过描绘神仙生活和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陈氏园次壁间徐明叔韵

不惭衰白照溪光,清昼穿梁访野堂。

物外风烟多喜客,人间草木亦宗王。

浮花竞作争新艳,近侍全收殿后香。

秉烛便须期醉赏,胜饶吴榜起渔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乙酉闰八月二十一日出南城游岘山壁间读东坡诗感而有作

水晶宫名凡几区,此州绝景天下无。

寒溪十里出明镜,峭壁千仞涵清虚。

平生丘壑胸次间,长情自恨无时闲。

干戈逐我出乡曲,散浪却不拘尘寰。

往时足健轻追逐,吴会山川看未足。

行来恰值积雨馀,万叠峰峦发新绿。

溪山长好人长闲,不信此州翻地轴。

流落须论塞上翁,高唱惭无郢中曲。

千年陵谷多迁变,高名长在唯称贤。

岘山上下碑在否,见说父老犹潸然。

襄阳但记羊叔子,霅上风流亦如此。

壁间谁记万瓦诗,叹息前贤泪如洗。

形式: 古风

以前韵再继五绝(其四)

红紫纷纷难共席,芝兰冉冉或同舟。

洛阳花谱今存否,借问谁居第一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以面换祖孝酒

雪压寒根麦未黄,春催社瓮曲初香。

若论本是同根物,好遣桄榔唤索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