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三月十二日陪凌季文游水南陈氏园次壁间徐明叔韵

不惭衰白照溪光,清昼穿梁访野堂。

物外风烟多喜客,人间草木亦宗王。

浮花竞作争新艳,近侍全收殿后香。

秉烛便须期醉赏,胜饶吴榜起渔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不以衰老之态羞于溪光照耀,白天穿过屋梁探访野外的厅堂。
世外的风烟常有喜好游人的意趣,人间的花草也尊崇王者的气派。
水面的浮花竞相展示新奇的娇艳,近处的侍从都收藏了殿后的香气。
手持蜡烛就该期待醉人的欣赏,胜过在吴地的船上敲打渔榔游戏。

注释

衰白:衰老的容颜。
溪光:溪水的光芒。
野堂:野外的厅堂。
物外:超脱尘世之外。
近侍:身边侍从。
殿后香:比喻美好的名声或香气。
吴榜:吴地的船桨,这里代指渔舟。
渔榔:捕鱼时敲击船舷的工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间美好事物的喜悦之情。

"不惭衰白照溪光"一句,以轻盈优美的笔触捕捉了春日阳光透过树梢投射到清澈溪流上的景象,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美的观察,又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和自在。

"清昼穿梁访野堂"则是描绘诗人在明媚的春日里漫步于园中,探访那些隐秘而宁静的空间。这里的“梁”指的是建筑物的横木,可理解为诗人穿行于亭台楼阁之间,寻找一处幽深之所。

"物外风烟多喜客"和"人间草木亦宗王"两句,是对春天景色中生机勃发的描绘。诗人感受到一切生命力强劲,仿佛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在欢庆新生的到来,都有其尊贵的地位。

"浮花竞作争新艳"则是对春日百花斗艳景象的描写。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强盛,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追求更新、更美的态度。

"近侍全收殿后香"一句,通过对花香的收集和珍视,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细腻感受与深切珍惜的态度。这里的“殿”可能是园中的某个精致建筑,而“殿后香”则是那些在隐秘之处绽放的花朵散发出的香气。

"秉烛便须期醉赏"和"胜饶吴榜起渔榔"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灯光下尽情享受春夜美景的愿望。这里的“秉烛”是指手执蜡烛,在夜色中漫步;“期醉赏”则是对那份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而“胜饶吴榜起渔榔”,则是在赞叹某种超越以往、令人惊叹的事情,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在游园中所获得的灵感和创作上的喜悦。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乙酉闰八月二十一日出南城游岘山壁间读东坡诗感而有作

水晶宫名凡几区,此州绝景天下无。

寒溪十里出明镜,峭壁千仞涵清虚。

平生丘壑胸次间,长情自恨无时闲。

干戈逐我出乡曲,散浪却不拘尘寰。

往时足健轻追逐,吴会山川看未足。

行来恰值积雨馀,万叠峰峦发新绿。

溪山长好人长闲,不信此州翻地轴。

流落须论塞上翁,高唱惭无郢中曲。

千年陵谷多迁变,高名长在唯称贤。

岘山上下碑在否,见说父老犹潸然。

襄阳但记羊叔子,霅上风流亦如此。

壁间谁记万瓦诗,叹息前贤泪如洗。

形式: 古风

以前韵再继五绝(其四)

红紫纷纷难共席,芝兰冉冉或同舟。

洛阳花谱今存否,借问谁居第一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以面换祖孝酒

雪压寒根麦未黄,春催社瓮曲初香。

若论本是同根物,好遣桄榔唤索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

惟古于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见微旨。

唇舌齿喉母生子,清浊重轻毛发比。

古者八岁方毁齿,小学师承方肄此。

时及春秋循一轨,台舆亦知窥阃垒。

齐人谋莒本秘诡,登楼密语不敢指。

两唇含合不哆侈,见者能知岂徒尔。

后人学疏忽源委,传会流俗兼下里。

庚辰吴入记前史,郢永遂令齐亥豕。

少知长老习步跬,红绿谁能辨朱紫。

纵有是师无是士,闻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书几,仿佛声形多取似。

目前趋过或但已,翻覆讨论徒累累。

方侯大梁旧冠履,结发儒衣长槐市。

发愤编摩贪寸晷,索摘真能穷骨髓。

持以告人遭诋毁,方侯持心直如矢。

尊吾所闻宁转徙,若不我从知已矣。

我留龟溪同梵庋,膻莸偶幸亲兰芷。

时论古意自鞭箠,不觉此心思奋起。

乃知古学惟审是,晚乃纷纭听华绮。

考永声律究终始,纵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谁云不传纸,革误锄疑云糠秕。

欲障东流归海水,识路直须行不已,靖节琴中有宫徵。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