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天津纪乱十二首(其十)》,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与愤慨。
首句“谁信勤王檄”,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朝廷征召勤王之士的质疑,暗示了朝廷在处理国家危难时的不作为或不当作为。接下来的“都成乌合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朝廷征召的军队如同乌合之众,战斗力低下,无法有效应对危机。
“兵篦纷白劫,国髽哭朱儒”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混乱的战局比作纷乱的白劫,国家的哀痛比作哭泣的朱儒,进一步强调了局势的混乱与国家的悲哀。
“张脉当螳臂,空谭捋虎须”则以螳臂挡车和捋虎须的典故,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妄图抵抗强敌的无能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无奈与嘲讽。
最后,“计穷惟矢死,一死岂偿辜”两句,表达了在面对绝境时,人们只能选择拼死一搏,但这样的牺牲是否能够弥补之前的过错,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正义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正义与责任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