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弥邵以其尊内翰所有欧阳公集遗侄季澈赋诗篇末见及辄次韵作

昭陵人物一朝盛,晚有醉翁为拟伦。

譬如群凤粲羽翰,来下千里仪九成。

凤归乐绝天寥寥,人间坠简空垂精。

可但光华开日月,要识忠愤耸幽神。

虎头本是当时客,教子传孙无粟亭。

昼吟夜诵翁文耳,池蛙何容聒正声。

得之不待金错赠,好守门律如时令。

君家此叔定不痴,莫厌家鸡外勤请。

形式: 古风

翻译

昭陵的英豪人物一时鼎盛,晚年有醉翁堪称楷模。
就像一群凤凰展翅炫耀羽毛,飞临千里之地,遵循九重礼制。
凤凰归巢,乐音消逝,天空显得空旷寂静,人间遗留下精粹的篇章。
它们不仅照亮了日月,更激发了忠诚与愤慨的精神。
老虎头原本也是当时的名士,他的子孙在无粟亭中研读学问。
白天吟诵,夜晚诵读醉翁的文章,池塘里的蛙鸣怎能扰乱这正声。
得到这样的学问,无需金银装饰,只需坚守如时令般的法则。
你家这位叔叔定然不凡,不要嫌弃家中的教导,外面的世界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注释

昭陵:唐朝皇帝唐玄宗的陵墓。
醉翁:指欧阳修,因其晚年自号‘醉翁’。
群凤:比喻杰出的人物。
仪九成:指古代的九等礼制。
虎头:指虎头碑,代指欧阳修。
粟亭:可能指欧阳修的书房。
池蛙:比喻无关紧要的声音。
金错:镶嵌金属的装饰。
门律:家规、法则。
家鸡:自家的鸡,比喻熟悉的事物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对顾弥邵赠送欧阳修文集给侄子季澈之事的回应。诗中赞扬了欧阳修(醉翁)文章的卓越,将其比作群凤中的璀璨之羽,象征其文学才华和高尚品格。诗人认为,欧阳修的文章不仅光彩照人,如同日月,还深含忠愤之情,触动人心。他提到欧阳修虽已故去,但其精神犹在,影响深远,犹如虎头(指欧阳修)虽曾是当时的文坛大家,但他的学问和教诲如同无粟亭,世代相传。

诗人进一步强调,阅读欧阳修的文章就像聆听正声,不应被池蛙般的琐碎声音所干扰。他认为得到这样的馈赠无需外求,应当像遵守时节律令一样珍视。最后,诗人鼓励季澈要像诗人的叔父那样,勤奋学习,不厌其烦地研读,表达了对后辈的期许。

整首诗以赞颂欧阳修为引,寓言深刻,既是对前辈的敬仰,也是对后学的激励。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高二承宣以长句饷新茶辄次韵为谢(其一)

春风伴我到僧家,叹息无名供佛花。

刘子枕糟非枕酒,陆生论水不论茶。

少多何必求玄鹄,一二唯当较白沙。

更恨老年难得睡,因君茗粥恨无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高藤州六观堂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观何自入。

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电出有无仍不实。

一世假梦暂踟蹰,万缘托幻聊戏剧。

澄渊泡起不离中,端形影见无差忒。

兹惟一心之所发,邈乎此心近不识。

更须止之艮为山,随其观处离非日。

与君相遇紫陌边,不谓我言无不急。

君方度岭驾朱辂,我言之外何所识。

形式: 古风

偶见陈诚之一诗不胜钦叹辄纪赠求其巨篇深愧芜累

四明唐中叶,处士有陈深。

书既殚万象,诗想瑶华音。

惜哉不并传,裔孙自苦吟。

岂易识此孙,海底珊瑚沉。

邂逅我见之,昔恨阻冲襟。

念我理归棹,旅梦断遥岑。

愿乞十九首,降尽河外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偶得双头莲花戏作

君子不见昭仪飞燕姊妹在汉宫,同妍共丽媚赤凤,赤凤一日与俱逝长空。

又不见大舅小舅兄弟专晋亦何有,兄招千里兵,弟殒一杯酒。

嗟尔芙蓉芬芳姿,出水无染称瑰奇。

亭亭各映清涟漪,高下浅深何不宜。

尝游镜湖五月时,目极万叠青罗衣,一花独出擅朝晖。

譬如神情散朗王夫人,不争铅黄桃李春。

又如君子立朝廷,朋而不倚自修正。

何乃反常为异失故态,比之人事那足爱。

只恐横塘知我有恨处,故教绝艳相并语。

莫言才气世无双,并蒂何如君看取。

不然戏我坎壈此世每不偶,逢人好匹开笑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