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雍裕之的《四色》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赞美和自己报恩之心。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友人的品格比作难以用墨完全描绘的池水,强调其德行高尚,不可小觑。而“黔”字在古代有黑色的意思,所以“黔”在这里代表着深沉、纯正的颜色。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恩情难以忘怀,虽然朋友已富贵,但诗人仍旧珍惜那份恩情不愿意放弃。这里的“漆身”形象地表明深刻的感情,而“貉裘”则是指朋友所赠之物,虽已破旧但依然珍视。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友谊的崇敬以及个人报恩之心,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与道德观念。
不详
: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
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殷勤春在曲江头,全藉群仙占胜游。
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
绮霞明赤岸,锦缆绕丹枝。
楚客正愁绝,西风且莫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