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和霜。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张子仪太社折送秋日海棠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这些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
"木蕖篱菊总无光,秋色今年付海棠。"
这里,“木蕖”指的是用木槿花编织成的围栏,而“篱菊”则是被这些围栏所圈住的菊花。“总无光”意味着这些菊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和生机,暗示了一种凋零与衰败。接着,“秋色今年付海棠”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景色的感慨,以及将这种情怀寄托于“海棠”(一种落叶灌木)之上。
"为底夜深花不睡,翠纱袖上月和霜。"
这一句中,“为底”意味着因为、由于,“夜深花不睡”则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翠纱袖上月和霜”则是对月光与夜寒交织在诗人衣袖上的生动写照,其中“翠纱”指的是轻薄而优雅的衣物,“月和霜”则形象地表达了秋夜中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秋日海棠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切感受,以及在这种变化面前的沉思与寄托。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新样西风较劣些,重阳还放海棠花。
春红更把秋霜洗,且道精神佳不佳。
百花亭下花如海,子厚宅前溪似油。
幕下风流法曹掾,坐窗犹未作遨头。
只道今春不肯晴,已晴谁遣不郊行。
忍违花底提壶语,不虑屋头鸠妇鸣。
老去才情半掬悭,不愁不退岂愁前。
清风明月无拘管,与子分张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