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

赏心无远近,芳月好登望。

胜事引幽人,山下复山上。

将寻洞中药,复爱湖外嶂。

古壁苔入云,阴溪树穿浪。

谁言世缘绝,更惜知音旷。

莺啼绿萝春,回首还惆怅。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欣赏美景不受距离限制,美好的月夜适合登高眺望。
美好的事情吸引着隐士,山脚下又连着山顶上。
我计划去寻找山洞中的药草,又特别喜爱湖边的山峦叠嶂。
古老的石壁长满青苔直入云端,幽深的小溪树木穿透波浪。
谁说世间缘分已尽,更遗憾的是知音难觅。
黄莺在绿色藤蔓中鸣叫,春天回头望去却满怀惆怅。

注释

赏心:欣赏美景。
无远近:不受距离限制。
芳月:美好的月夜。
登望:登高眺望。
胜事:美好的事情。
幽人:隐士。
洞中药:山洞中的药草。
湖外嶂:湖边的山峦。
古壁:古老的石壁。
苔入云:青苔直入云端。
阴溪:幽深的小溪。
树穿浪:树木穿透波浪。
世缘绝:世间缘分已尽。
知音旷:知音难觅。
莺啼:黄莺鸣叫。
绿萝春:绿色藤蔓中的春天。
惆怅:惆怅失落。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对友人思念之情和大自然美景感受的诗篇。开头“赏心无远近,芳月好登望”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所见美丽景色,心旷神怡,似乎与远方的心灵相通,无论远近皆可共鸣。

接着,“胜事引幽人,山下复山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愿意深入山林,以寻找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美好事物。这种情感是非常个人化且富有探索精神的。

“将寻洞中药,复爱湖外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探险欲望和对自然之神秘力量的敬畏。在这里,“洞中药”可能象征着隐藏在大自然中的宝贵资源或知识,而“湖外嶊”则是景色如画的自然风光,引起诗人深深的喜爱。

“古壁苔入云,阴溪树穿浪”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古老的城墙被青苔所覆盖,与天相接,而幽静的溪流中,树木随波逐流,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感。

“谁言世缘绝,更惜知音旷”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中,诗人也不能忘怀那些能够理解自己心灵的人。这里的“更惜”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说明诗人对于能够共鸣之人的渴望和珍重。

最后,“莺啼绿萝春,回首还惆怅”两句通过对早春时节鸟鸣声和青翠竹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美好景致中依旧不能摆脱的离愁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外在世界美景相结合的艺术呈现。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作

万计各无成,寸心日悠漫。

浮生竟何穷,巧历不能算。

流落四海间,辛勤百年半。

商歌向秋月,哀韵兼浩叹。

寤寐怨佳期,美人隔霄汉。

寒云度穷水,别业绕垂幔。

窗中问谈鸡,长夜何时旦。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秋馆言怀

蟋蟀已秋思,蕙兰仍碧滋。

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

日夕云台下,商歌空自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秋霖曲

君不见圣主旰食忧元元,秋风苦雨暗九门。

凤凰池里沸泉腾,苍龙阙下生云根。

阴精离毕太淹度,倦鸟将归不知树。

愁阴惨淡时殷雷,生灵垫溺若寒灰。

公卿红粒爨丹桂,黔首白骨封青苔。

貂裘玉食张公子,炰炙熏天戟门里。

且如歌笑日挥金,应笑禹汤能罪己。

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

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

形式: 古风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伯牙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谁知绝唱后,更有难和曲。

层峰与清流,逸势竞奔蹙。

清文不出户,仿像皆在目。

雾雪看满怀,兰荃坐盈掬。

孤光碧潭月,一片昆崙玉。

初见歌阳春,韶光变枯木。

再见吟白雪,便觉云肃肃。

则知造化源,方寸能展缩。

斯文不易遇,清爽心岂足。

愿言书诸绅,可以为佩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