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旅怀

暂缀明光草,言从洛下游。

尘沙两河夕,风雨二陵秋。

镜有潘郎鬓,囊无季子裘。

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十五夜旅怀》,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旅途中度过中秋之夜的情景。

首句“暂缀明光草”,以“明光草”象征旅途中的短暂停留,暗示诗人行色匆匆。接着,“言从洛下游”点明了行进的方向,洛水流域,古代文化繁荣之地,暗含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尘沙两河夕”一句,通过“两河夕”描绘出夕阳下河流上的尘沙景象,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营造了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风雨二陵秋”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季的凄凉氛围,风雨交加,二陵之上,一片萧瑟。

“镜有潘郎鬓,囊无季子裘”两句运用典故,潘郎指潘岳,其鬓发早白,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年华易逝、时光匆匆的感慨;季子裘,即苏秦的裘衣,此处暗示诗人身无长物,处境困顿。

最后,“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点出了中秋之夜的主题,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圆月,心中涌起无限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望太行

北望太行山,嵚岑霄汉间。

倚天开迭障,画地作重关。

车向羊肠转,人从鸟道还。

一为苦寒曲,泪下摧心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山行即事

息马袋丛薄,褰裳涉浅沙。

桃源无俗辙,云谷有人家。

冻壑含朝雨,晴峰聚晚霞。

相期白社里,共听演三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泛黄河

曾闻星宿海,上与月波连。

西走昆仑坼,东流碣石湮。

鱼疑入舟跃,马似负图传。

今日临秋水,望洋私自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息中山亭子

日日尘沙里,深愁行路难。

孤亭自超旷,过客暂盘桓。

霜重飘梧叶,云轻度石栏。

不能千日醉,幸托一枝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