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素质/忆瑶姬.请浙江僧嗣宗住庵

一个茅庵,三间七架。两畔更添两厦。

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门前数十丘䆉稏。

塍外更百十株桑柘。

一溪活水长流,馀波及、蔬畦菜把。

便是招提与兰若。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

随分斗米相酬,环钱相谢。便阙少亦堪借借。

常收些、笋乾蕨鲊。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

形式: 词牌: 忆瑶姬

翻译

一座简陋的小屋,有三间七开间。两旁又加建了厢房。
屋后设有对称的双亭,栏杆两侧。门前有几十丘稻田。
田埂外还有上百棵桑树和柘树。
一条溪水潺潺流动,余波滋润着菜地。
这里既是僧舍也是村里的寺庙。偶尔会从乡间带来书籍,参与村里的经文诵读活动。
村民们随意给予一些米作为回报,用环钱表示感谢。即使缺少什么也能互相借用。
常常收集竹笋干和腌制的蕨菜。好年景里,没有战争没有火灾,真是快乐无比。

注释

茅庵:简陋的小屋。
三间七架:三间屋子,每间七开间。
厦:厢房。
倒坐:倒置或对称放置。
扶阑:扶手栏杆。
丘䆉稏:稻田。
塍外:田埂外。
桑柘:桑树和柘树。
招提:僧舍。
兰若:寺庙。
钞疏:带来书籍。
乡园:乡村。
村社:村庄社区。
环钱: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
借借:借用。
笋乾蕨鲊:干笋和腌蕨。
快活杀也:非常快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茅庵是诗人居住的地方,简单而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三间七架的建筑构造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而两畔的厦房则增加了居所的宽敞感。倒坐双亭平分,扶阑两下,是诗人在自家的庭院中享受闲暇时光的情景描绘。

门前数十丘的稻田和塍外百余株的桑柘,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富足和对自然的喜爱。溪水流过,波纹荡漾,给予人以生机与活力。蔬畦菜把,是诗人在这片土地上耕作所得的果实,也是他对平静生活的一种肯定。

招提与兰若,是佛教用语,表示寺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的精神寄托或实际居住的地方。时钞疏乡园,看经村社,则表明诗人在这里过着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关注着周围的社会与文化。

随分斗米相酬,环钱相谢,是诗人对待邻里关系的一种描写,这里的“斗米”和“环钱”是物质交换的象征,而“相酬”和“相谢”则体现了诗人对邻里之间互助精神的赞美。

便阙少亦堪借借,常收些、笋乾蕨鲊,是诗人在物资上自给自足的状态,即使缺少一些,也能从自然中获得所需。最后,“好年岁,更无兵无火,快活杀也”则是对和平年代生活的赞美,没有战争和灾难,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过着快乐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平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自足和精神满足的追求。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添声杨柳枝.淡月

惯得娇云赶不开。去还来。淡光无可照楼台。

且停杯。薄雨疏疏时几点,洒浮埃。

卖花未上担儿抬。听他催。

形式: 词牌: 添声杨柳枝

沁园春.闲居

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竹斋。向背松斋。

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泛兰舟.谯天授画像

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岩。

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

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松霜杉露毵毵。

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

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

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乾坤云海风帆。

形式: 词牌: 新荷叶

苏幕遮(其二)送张删定赴召

驿尘飞,天意紧。香雪芝封,犹带吴泥润。

昨夜宝奁开玉镜。一点西风,便觉寒秋近。

白蘋洲,红蓼径。风露凄清,快促黄金镫。

叠叠重重听好信。掷了碧油幢,更掷双堂印。

形式: 词牌: 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