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渡江四首(其三)》由明代诗人欧大任创作,描绘了诗人渡江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宵征江北月”,描绘了夜晚渡江的情景,月光洒在江面上,映照出一片银白的世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旦见江南山”则转换视角,晨曦初现,江南的山峦渐渐显现,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从北至南的地理变迁。
“倏及新林浦,引领白下门”两句,诗人快速穿越新林浦,向着白下门进发,表达了行进速度之快和对目的地的期待。这里的“新林浦”和“白下门”可能是地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目标的接近。
“龙飞起淮甸,龟食卜洛原”两句运用了典故,以“龙飞”比喻帝王兴起,以“龟食”暗示占卜之事,反映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王屋似钟阜,终南表长安”通过比较王屋山与钟阜山、终南山与长安,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名城的向往和敬仰。
“休明值嘉运,顾盻逢所欢”两句,诗人身处太平盛世,感叹自己有幸遇到这样的好时光,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然诺重相许,报答良独难”表达了诗人对于承诺的重视,以及在报答恩情时面临的困难,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责任的沉重。
最后,“将奏都亭记,言向郊扉还”表明诗人即将完成某项任务,准备返回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既满足又略带遗憾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渡江时的壮丽景色和个人情感,还蕴含了对历史、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