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

别后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

旧赏未应忘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

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别》。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后的思念和不舍,以及对人世间信息不灵通状态的感慨。

“别后休论信息疏”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意思是在分别之后,不必过多探讨外界的消息,因为这些往往难以得知或不够准确。接下来的“仙凡自古亦殊途”则是说天上的神仙与人间的凡人自古以来就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暗喻作者与朋友之间虽然相隔遥远,但心灵上仍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理解。

"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写的是自然景象,其中“蓬山”指的是荒凉的山野,“霜柏”则是被霜雪覆盖的古老松树,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遥远和寂静的环境,传达了人与人之间难以相见的感慨。

"旧赏未应忘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表明作者对过去在楚国时期的美好记忆仍然铭记在心,而朋友新作的诗歌已经在京城中广为流传,这里“楚国”和“皇都”形成鲜明对比,既是空间上的距离,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最后两句"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则充满了深切的情感。诗人自问,誰能理解那些在河岸边行走吟诵诗歌的人?“目断”意味着视线的尽头,是对远方朋友的眺望和牵挂。而“长安貌欲枯”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京城(长安,即今陕西西安)的怀念之情,仿佛即将枯萎,如同心中的景色。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离别后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世间信息不灵通状态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寄子由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

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

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

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沈君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形式: 七言绝句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赠江州景德长老

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

不须天女来相试,总把空花眼里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