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答李丞用其韵(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回忆年轻时的文采与仕途经历,表达了对自由和学术追求的渴望。
“年少文声许过秦”两句,描绘诗人年轻时期文笔横溢,如同古代才子过五关一样,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仕涂便失自由身”则显示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不满和失落感,一旦进入官场,就失去了原本的自由。
“初思鲈鲓翻归兴,不见仙槎却问津”这两句中,"初思鲈鲓"可能是指诗人初入仕途时的雄心壮志,如同鲈鱼跳跃一般,而"不见仙槎却问津"则表达了对精神寄托和向往的失望,仙槎象征着高洁脱俗的生活,诗人却只能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渡口。
“道德千言遥胄事,文章万丈当家春”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学术追求和文学抱负。"道德千言"可能是指儒家经典或其他道德文献,而"文章万丈"则形容诗人在文学上的雄厚功底和成就。
最后,“鱼从丙穴如收得,更与张华细辨鳞”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如同捕捉到难以捉摸的鱼一样。"更与张华细辨鳞"可能是在讨论文学或哲学问题,与古代文学家张华相提并论,展现了诗人的学养和自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现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自由、学术追求和文学理想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