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其一)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常常看到江淹写的杂体诗,
其中碧云句并非出自惠休之笔。

注释

长见:常见,经常看到。
江淹:南朝文学家,以《别赋》等作品著名。
杂体诗: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形式多样。
碧云:可能指江淹的诗句,如《拟行路难》中的‘碧云天’。
非是:不是。
惠休:南朝梁代僧人,擅长文学。
试言:试着说说。
日暮:傍晚,黄昏时分。
佳人:美女,这里可能象征情感中的女子。
怨:哀怨,不满的情绪。
何事:为什么。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却得:反而能够理解。

鉴赏

此诗乃宋代诗人李觏之作,名为《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深远,颇具哲理。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此两句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作品的认识与批判。江淹乃南北朝时期诗人,以杂体诗闻名,而碧云则是指惠休之词,非一般意义上的碧云。此处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彰显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这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探讨了人与自然、情感与智慧之间微妙的关系。诗人在黄昏时分,思考着那些美好而又哀伤的事物,以及那些看似超脱尘世的高僧为何能洞悉这些凡间的情感波动。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情感以及禅理的深刻体悟。

总体来看,此诗不仅展现了李觏精湛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其独到的哲思与对生命的深入探究。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嘲汉武

甲帐居神本妄言,露盘犹在国东迁。

欲知千载金人泪,为耻君王不得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儒行

一死相从患难时,何人能与古人齐。

郦生泉下还知否,卖友而今价转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燕雀(其二)

绣户珠帘见最频,暖来寒去但安身。

翟公门下时飞入,全胜交情斗顿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燕雀(其一)

燕子从来巧语声,主人相爱是常情。

黄头老雀何能解,饱食官仓过一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