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舍舟登车渡江

小泊楼船铁瓮城,匆匆又作绝江行。

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

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

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坚固的铁瓮城边的小码头停船,我又匆匆忙忙开始了渡江行程。
看着蜡烛被剪了多少次,直到鸡鸣声响起却还不肯天亮。
水下的寒冷仿佛增加了一倍,夜晚的月光正好照到三更时分。
船夫的话语你可曾留意?清晨的江面平静如镜。

注释

小泊:小船停靠。
楼船:高大的船只。
铁瓮城:坚固的古城堡。
匆匆:急忙。
绝江行:渡江行程。
蜡烛:照明的蜡烛。
几回剪:多次剪短。
鸡声:鸡鸣声。
不肯明:不愿天亮。
水底霜寒:水下寒冷如霜。
十倍:加倍。
夜来月上:夜晚月亮升起。
恰三更:正好是三更时分。
篙师:撑篙的人。
好语:亲切的话语。
侵晨:黎明时分。
镜样平:像镜子一样平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乘船过江的景象。"小泊楼船铁瓮城,匆匆又作绝江行"两句,勾勒出一幅急促离别的场景,小泊即小码头,楼船可能是指停靠在那里的船只,而“铁瓮城”则是一处军事要塞之地。诗人似乎是在仓促间再次启程。

"看他蜡烛几回剪,听尽鸡声不肯明"表达了夜未央而天即将破晓的氛围。蜡烛被剪去烛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鸡鸣声中却难以分辨晨光。

"水底霜寒还十倍,夜来月上恰三更"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诗人通过水中的霜寒和夜晚的月亮,将深夜的清冷与寂静传达给读者。

最后两句"篙师好语君知否,江面侵晨镜样平"展现了渡船工人的悠闲心态以及江面的宁静。篙师,即掌舟之人,他们似乎在交谈,而诗人并未详述其内容,只是感受到了他们的从容不迫。而“江面侵晨镜样平”则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江面如同一面镜子般的平静与明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早晨过江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为牡丹去草

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

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

形式: 七言绝句

书王右丞诗后

晚因子厚识渊明,早学苏州得右丞。

忽梦少陵谈句法,劝参庾信谒阴铿。

形式: 七言绝句

书莫读

书莫读,诗莫吟。

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出心。

人言读书乐,人言吟诗好。

口吻长作秋虫声,只令君瘦令君老。

君瘦君老且勿论,傍人听之亦烦恼。

何如闭目坐斋房,下帘扫地自焚香。

听风听雨都有味,健来即行倦来睡。

形式: 古风

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丈复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

棘围深锁武成宫,华裾织翠青如葱。

谢公文章如虎豹,林间一啸四山风。

天下几人学杜甫,千江隔兮万山阻。

画地为饼未必似,更觉良工心独苦。

谁登李杜坛,浩如海波翻。

奄有二子成三人,古风萧萧笔追还。

我诗如曹郐,拆东补西裳作带。

令人还忆谢玄晖,昆崙虞泉入马蹄。

我愿四方上下逐东野,只有相逢无别离。

形式: 古风